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正文
“六一”儿童节作文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学校因为让我们过好自己的节日,老师提早帮我们渡过了一个愉快的儿童节。老师特意带我们步行到了育才中学观看了精彩的节目。那天我们个个都穿得整整齐齐,个个都兴高采烈的来到了育才中学。刚到大礼堂都议论纷纷。大约过了十分钟,大家终于安静下来。精彩的节目马上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我们学校的器乐合唱,个个都表演得很出色。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班李仪,她们跳的舞蹈,每个都跳得很好,个个动作都很到位,所以她给我们班班争光了呢!得了一个二等奖。
   那天真开心呀!

【扩展阅读:小学生作文常用的几种写作手法】

1、写生法
   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转动法
   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方向时,要用方位词标明。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3、剥笋法
   有些物品结构比较复杂,光用转动法还描述不清,抓不住特点,我们就要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的顺序把物品的结构描述出来。这就要用过渡词语把进入哪一层交代清楚。此外,要有重点地介绍物品的结构。

4、拟人法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5、化动法
   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

6、说明法
   采用说明法描写物品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其次要抓住重点来说明。例如对物品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质地;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特点;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作用。此外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远。

7、运用“五觉”法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8、借物抒情法
   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xiaoxue/yinianji/201308/198046.html
  • 上一个小学作文:
  • 下一个小学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科学实验体会(小学随笔)
       续写《龟兔赛跑》
       一干到底
       书柜
       我的经历
       继续伪装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思念,轻轻敲在会思念的头上》
       残疾男孩的事
       公明农场一日游
     
     未来的衣服作文
     学骑自行车作文100字
     第一次乘火车作文100字
     春天来了作文
     秋天100字
     包饺子作文
     我的妈妈100字
     快乐的暑假100字
     我的妈妈作文150字
     梦想成真作文
    植物园里的快乐六一作文
    快乐的六一作文300字
    巜六一闸波游》
    快乐的六一联欢会作文
    快乐的六一节作文
    清脆歌声,天真笑脸——2013
    “五一”趣事
    难忘的六一作文
    快乐的六一作文
    快乐的六一作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