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正文
爱唠叨的妈妈作文350字

每天我放学回家后,都是先慢吞吞地吃东西,然后才写作业。有时还边吃边玩,拖拖拉拉地直到四点多才开始写。
   一天,妈妈对我说:“宝宝,你不能总是玩啊!你知道你现在在班上都快排到后面了。要抓紧时间啊!”可我说:“妈妈,没关系的,我后面还有许多同学呢!”妈妈一听急了,又开始了她的唠叨:“你这孩子,你得有上进心。你不能总是看着你后面的同学,你得盯着你前面的同学,这样的话,你的学习才能取得进步。”我听了之后,默默地走回房间,开始写作业。这次,我没有偷懒,也没有玩,只花了一个多小时就写完了作业。接着我又看了一会儿课外书。
   妈妈说得对,我已经三年级了,我不再是小孩子了。我要有上进心,要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还要多留点时间看课外书,这样既能开阔我的眼界,又能提高我的写作水平。
   妈妈,谢谢您的“唠叨”。

【写作指导: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初一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的时候,想了解中学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开学不久,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xiaoxue/wunianji/201401/204419.html
  • 上一个小学作文:
  • 下一个小学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寻找追梦人作文400字
       未来的高科技饭店作文450字
       一次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作文400字
       奶奶的四合院作文500字
       桌子和椅子作文400字
       快乐德清游作文400字
       凤凰镇的旅行作文300字
       我的老师400字
       剪窗花作文400字
       摘草莓作文400字
     
     微笑面对生活
     人类与自然资源
     一次意外的闯祸
     讨厌的成绩
     期末成绩分析
     再见了,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有趣的糖人作文400字
     春天的树作文400字
     新年第一天作文500字
    妈妈的唠叨作文400字
    爱唠叨的爸爸作文
    爱唠叨的老妈
    唠叨
    爱唠叨的妈妈200字
    妈妈的唠叨也是爱
    爱唠叨的妈妈作文
    一个爱唠叨的妈妈
    以唠叨为话题的作文
    爱唠叨的妈妈作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