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正文
游武汉海洋馆作文250字

周末,爸爸开车带我又去了武汉海洋馆重游了一次。
   一进门,我就轻车熟路地在几个场馆来回参观。今年放寒假时妈妈带着我和小树已经来过一次,我在当时同小树一块合影的地方,站在同一角度,摆出同一个pose照了像,照片中跟上次不同的是少了小树。
   没想到大半年没来,这里的表演更精彩了,以前单纯看白鲸、海豚的表演,现在改成了一个《爱护海洋、保护生物》的情景剧,讲的是海洋村的村民为了保护大海不被污染,保护海洋生物与破坏者斗智斗勇的故事,看过之后我很感动,我想现在我能做的就是随时准备一个垃圾袋把我们观看表演时留下的果皮带走。
   接着我们又看了海狮、海豹选美比赛,还给海牛喂食,最后还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里。

【写作指导:写好写景作文的方法】

  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景物,日出日落、春去春来、云飘雪降、山海湖泊、名胜古迹、城镇村落、街道庭院……哪一样不值得我们用诗一般的语言去讴歌,但写景作文让小学生煞是头疼,为什么呢?一是胸中无好词佳句,二是作文言之无序。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侧重训练的作文就是写景作文。根据小学生写景作文的现状和课本的编排情况,我是如何训练写景作文的呢?

  一、紧密联系课文指导写作。

  第一单元的《海上日出》、《夕照》、《迷人的张家界》,还有积累运用一的《大理三塔》,这些文章都是很好的写景范文。

  海上日出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出了日出的过程;《夕照》按时间顺序写出了如诗的夕照;《大理三塔》按空间顺序写出了三塔的样子。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写景作文要按一定顺序去写,并见识了各种顺序。()学生还知道了写景作文在描写时,要“寓情于景”,要带着感情去描写,展开丰富的想象,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贴切的手法。如:联想、比喻、夸张等。只有这样枯燥的景物描写才会变得充满生机,富有情趣,才会吸引读者。当然学生还知道了文章写得这样细致传神得益于作者的细致观察。

  二、读万卷书,过语句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要想写好写景作文,积累一定量的写景状物的词汇势在必行。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强化训练词语。学生饱览写景的文章,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好词佳句。

  三、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经过上面两个环节,学生为写景作文已作好准备工作,下面就是实战演习了。事也凑巧,天助我也!那天天降暴雨,天昏地暗。暴雨入注。我就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观察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学生观察得很细。之后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出了这场暴雨,并且写出了特点。其中一个学生这样写大雨倾盆时:粗大的雨点,狂暴地落在屋顶上,整个天空似乎要崩塌下来,电闪雷鸣、暴风骤雨,似乎要把这个世界吞没。雨下得更大了,大地间像挂上了一幅巨大的珠帘。另一学生这样写天晴雨住时:大雨终于筋疲力尽了,雨渐渐地小了,树木又精神振奋地站了起来,乌云渐渐地退了,太阳露出了笑脸。

  这次习作之后我又让学生观察了校园,写校园的景色。在写秋天的校园时,该生用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丑菊”,用他独特的视角写出了白花凋零,惟丑菊独放异彩。他在作文中这样写到:秋天五颜六色的花儿都不愿自己先凋谢,还想一直比下去。这时丑菊开花了,别的花儿,一看见丑菊那漂亮的鲜嫩的小花,都心甘情愿地低下了头。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xiaoxue/sannianji/201401/204363.html
  • 上一个小学作文:
  • 下一个小学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愉快地春节作文
       皇帝的新装作文300字
       期盼是什么作文300字
       校园的秋天作文300字
       快乐的体验作文300字
       我第一次做家务作文250字
       三年级作文吹泡泡250字
       我的同学作文100字
       秋游作文150字
       美味的鸡翅膀作文200字
     
     期末考试的感受
     期末考试
     假目见间
     微笑面对生活
     我梦中探险
     成绩分析
     期末成绩分析
     老师不在的日子
     段考后的打算
     寒假生活的第一天作文250字
    游武夷山作文500字
    第一次去武汉作文
    武汉动物园去游玩作文
    武汉的小吃作文
    游武当山作文
    话说武汉作文
    游武夷山九曲溪作文
    游武候祠
    武汉速写
    游武汉动物园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