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征文演讲稿 >> 正文
一切为了群众身体健康医务者演讲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我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报告团演讲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每个人的愿望,如果有人生了病都想去看好的医生,到好的医院。由于我县是个山区县,受地理交通环境的影响和缺医少药,看病难尤为突出。
在改革开放前,霍山的卫生人才严重缺乏。在乡村,“赤脚医生是个宝,身背药箱田头跑”,只能看一些头痛脑热的常见病。“一根银针一把草,生病自己熬草药”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在那时,乡镇卫生院的就医环境也很简陋,“卫生院,土坯墙,病房只有两张床。”医疗设备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外加一台显微镜”。患者生了大病手术不能做,只能转县城,到省城,那些急诊和大出血的病人有的在半路上就离开了亲人,命送黄泉。
看病如此难,出路在哪里?要改革,要发展,霍山卫生人正是坚定了这样的信念,在改革的大潮里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看病难题。
解决看病难,卫生人才是关键。我县建立了科学的卫生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了卫生人才政策,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采取外出进修、在岗培训等方法,着力培养与我县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人才。从2009年开始,我县每年招聘10名高校毕业生到山区卫生院工作,解决人事和财政编制,有效地改变了山区卫生院人才短缺现象。目前,我县有各类医务人员1400多人,其中中高级以上医务人员273人。乡镇卫生院内科室设置齐全,人员配备合理,都能独立开展二、三类手术,构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达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到乡镇、疑难重病到县城的医疗防治目标。
解决看病难,环境设备要改善。三十年来,我县分别实施了卫生四、卫生八项目,实施了农村卫生民生工程,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医疗用房,添置救护车和大型医疗设备。县医院、中医院购置了ct、全身彩超、血液透析、电子胃镜、红外线诊断仪等先进的诊断、治疗设备,各类临床和医技科室设置齐全,能够承担重病、难病的诊治工作。乡镇卫生院配齐了x光机、b超机、生化分析议、心电监护仪、微波治疗仪、心电图机、麻醉机等诊疗设备。就医环境有了改观,“医疗用房大变样,彩电空调进病房”。服务理念有了转变,在县城,建设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农村,进行了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改革,加强卫生基础工作,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以疾病预防为主,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提供安全、有效、便捷、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满足城乡人民群众看病就诊、卫生保健的需要,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如今,在我县无论哪里有病人,都有医生在精心救治,妙手回春;无论哪里有急诊,都有120在快速转诊,与死神赛跑。看病难已成为了往事,成为了历史,是改革开放为霍山卫生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
曾几何时,看病贵又成为了病人的又一个心痛。很多人怕生病,生了病怕看病,看了病怕吃药、怕住院。“小病拖,大病捱,实在不行才往医院抬。”有多少人因此而耽误了看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留下了终身遗憾。
2003年,我国开始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改革试点,着力解决农民看病贵。2009年,我县全面实施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在农村,每人交20元,住院最高可以报销5万元;到明年,我县还将实行门诊看病给报销,补偿的范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将平凡进行到底
       家庭奋斗不息动力之源
       纪念中华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颁布…
       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征文
       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
       纪念七七事变7周年征文
       纪念卢沟桥事变7周年
       最新庆七一建党节征文
       系党总支半年总结
       镇党委半年总结
     
    深化农村财政制度改革
    春节运输会议讲话
    村党支部实践整改方案
    物业管理条例之保安培训纲要
    公司各部门治理制度
    市委开展植树节讲话
    县民检察院要点
    信息网络机构主任竞聘演讲
    公司基层管理人员和生产骨干培训…
    最新乡村小学教师述职演讲稿
    读主动超越一切的感想
    读主动超越一切的个人感想
    为了祖国为了明天
    为了悲剧不再重演
    为了生活我选择忍耐。送给刚
    市委书记市为了下一代学校专
    为了明天工程专项集中行动总
    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纪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纪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纪
    征文演讲稿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