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庆典致辞 >> 正文
商务剪彩仪式程序

人数则需要视花团的具体数目而定,一般应为一花一人。托盘者可以为一人,亦可以为每位剪彩者各配一人。有时,礼仪小姐亦可身兼数职。

  礼仪小姐的基本条件是,相貌较好、身材颀长、年轻健康、气质高雅、音色甜美、反应敏捷、机智灵活、善于交际。礼仪小姐的最佳妆束应为:化淡妆、盘起头发,穿款式、面料、色彩统一的单色旗袍,配肉色连裤丝袜、黑色高跟皮鞋。除戒指、耳环或耳钉外,不佩戴其他任何首饰。有时,礼仪小姐身穿深色或单色的套裙亦可。但是,她们的穿着打扮必须尽可能地整齐划一。必要时,可向外单位临时聘请礼仪小姐。

  再次,剪彩的程序必须有条不紊。

  在正常情况下,剪彩仪式应在行将启用的建筑、工程或者展销会、博览会的现场举行。正门外的广场、正门内的大厅,都是可予优先考虑的。在活动现场,可略作装饰。在剪彩之处悬挂写有剪彩仪式的具体名称的大型横幅,更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来说,剪彩仪式宜紧凑,忌拖沓,在所耗时间上愈短愈好。短则一刻钟即可,长则至多不宜超过一个小时。

  按照惯例,剪彩既可以是开业仪式中的一项具体程序,也可以独立出来,由其自身的一系列程序所组成。独立而行的剪彩仪式,通常应包含如下六项基本的程序:

  第一项,请来宾就位。在剪彩仪式上,通常只为剪彩者、来宾和本单位的负责人安排座席。在剪彩仪式开始时,即应敬请大家在已排好顺序的座位上就座。在一般情况下,剪彩者应就座于前排。若其不止一人时,则应使之按照剪彩时的具体顺序就座。


  第二项,宣布仪式正式开始。在主持人宣布仪式开始后,乐队应演奏音乐,现场可燃放鞭炮,全体到场者应热烈鼓掌。此后,主持人应向全体到场者介绍到场的重要来宾。

  第三项,奏国歌。此刻须全场起立。必要时,亦可随之演奏本单位标志性歌曲。

  第四项,进和发言。发言者依次应为东道主单位的代表、上级主管部门的代表、地方政府的代表、合作单位的代表,等等。其内容应言简意赅,每人不超过三分钟,重点分别应为介绍、道谢与致贺。

  第五项,进行剪彩。此刻,全体应热烈鼓掌,必要时还可奏乐或燃放鞭炮。在剪彩前,须向全体到场者介绍剪彩者。

  第六项,进行参观。剪彩之后,主人应陪同来宾参观被剪彩之物。仪式至此宣告结束。随后东道主单位可向来宾赠送纪念性礼品,并以自助餐款待全体来宾。

  最后,剪彩的作法必须标准无误。

  进行正式剪彩时,剪彩者与助剪者的具体作法必须合乎规范,否则就会使其效果大受影响。

  当主持人宣告进行剪彩之后,礼仪小姐即应率先登场。在上场时,礼仪小姐应排成一行行进。从两侧同时登台,或是从右侧登台均可。登台之后,拉彩者与捧花者应当站成一行,拉彩者处于两端拉直红色缎带,捧花者各自双手手捧一朵花团。托盘者须站立在拉彩者与捧花者身后一米左右,并且自成一行。

  在剪彩者登台时,引导者应在其左前方进行引导,使之各就各位。剪彩者登台时,宜从右侧出场。当剪彩者均已到达既定位置之后,托盘者应前行一步,到达前者的右后侧,以便为其递上并剪刀、手套。

  剪彩者若不止一人,则其登台时亦应列成一行,并且使主剪者行进在前。在主持人向全体到场者介绍剪彩者时,后者应面含微笑向大家欠身或点头致意。

  剪彩者行至既定位置之后,应向拉彩者、捧花者含笑致意。当托盘者递上剪刀、手套,亦应微笑着向对方道谢。

  在正式剪彩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商务剪彩仪式特征
       商务剪彩仪式渊源
       商务交接仪式礼仪
       领导入党宣誓仪式讲话
       科级领导培训班教育开班仪式讲话
       党委书记入党宣誓仪式讲话
       秘书长联合国日致辞
       清明节传说
       太河惨案烈士纪念碑扫墓仪式讲话
       开发区经济交流说明会午宴上致辞
     
    员工末位淘汰办法
    律师市场拓展与客户维护经验交流
    金融反洗钱论文
    学校监控系统方案
    与时俱进政法队伍建设
    项目监理部考勤治理制度
    工业转型升级意见
    市政府办公室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三八妇女节演讲护士
    质监局加强经济服务管理计划
    商务局年度工作要点
    县区商务系统扶贫工作总结
    李同志在商务工作会上的讲话
    商务邀请函
    商务信函写法及
    商务文书邀请书函
    市商务成本及利用四省边际资
    商务信函写作特点
    商务局发展企业党建交流材料
    商务局加强政治教育交流材料
    庆典致辞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