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科学发展演讲 >> 正文
国土局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下午好!

当前,全县正在积极开展第二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县国土局围绕县委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加速率先崛起、促进社会和谐”活动主题,结合实际确定了“坚持科学发展、增强保障能力、服务率先崛起”的活动主题,作为国土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如何围绕主题,积极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好服务,是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本次学习实践活动,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

当前我县正处在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来认识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我认为国土部门作为县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应以“服务率先崛起”为己任,主动作为,积极应对,搞好服务,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并以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努力构建四种机制,营造四个环境。

构建四种机制,即:

一要着力构建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机制。要严格落实政府是耕地保护的责任主体的责任机制,构建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机制,切实改变国土资源“一家管、多家用”的局面。

二要着力构建保障发展的开源节流机制。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强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从源头上引导和控制项目用地。要加大单独选址指标的争取力度,缓解用地指标缺口大的压力。要加大盘活存量土地的力度,在增量上加强控制,在存量上积极盘活,在利用上严格监管,在闲置上尽快处置,走以存量换增量的内涵发展之路。要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工作,把土地置换作为挖掘存量土地潜力、优化土地利用布局、拓展建设用地渠道的重要手段。在坚持不占用基本农田、耕地和农用地不减少、建设用地不增加的原则下,通过对闲置低效用地进行置换,增强建设用地的有效供给,解决建设用地问题。

三要着力构建执法监察的联合行动和关口前移机制。抓好国务院15号令和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月报告制度的贯彻落实。积极创建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执法监察网络,建立土地违法案件下查一级的责任机制。要通过健全共同责任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在土地执法方面的主要职责,明确土地、矿产资源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要联合公安、法院、监察等部门联合开展土地执法工作。要坚持“既查事,又查人”和“让违法成本高于守法成本的”原则,严厉查处并公开曝光典型土地违法案件。

四要着力构建干部使用的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事业兴旺,人才为本。在用人制度建设方面,要营造“能者上,平者让”的氛围;要摒弃“只能上不能下”的“官本位”思想,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营造四个环境,即:

一要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国土资源部门既是行政许可的权力部门,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服务部门,我们要摒弃私心杂念,强化廉洁诚信的观念,能简化的环节要坚决简化,能再压缩的时间一定要再压缩。要紧紧抓住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进行重点监控和制约,完善制度,强化监管,强化教育,严格惩处,确保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勤政为民。

二要营造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多,条条框框本本多,要好好把握;国土资源管理事务繁多,情况复杂,要认真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凡是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有利于当地环境、生态美好的,有利于当地社会发展和谐、社会文

[1] [2] 下一页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经委科学发展观演讲稿以科学发展…
       教育局电教馆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劳保局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观演…
       党员科学发展观演讲稿我眼中科学…
       县教育局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县检察院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部队武警官兵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统计局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统战部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市容局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秘书局行政总结
    调解经验材料
    科学发展观思想汇报有破有立
    民政局食品安全示范乡创建方案
    高校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论文
    工委文员年度述职报告
    第五期少年军校开学典礼讲话
    乐观自信秘书论文2
    征兵座谈会发言提纲
    公司文艺晚会策划方案
    乡镇国土体改实施工作意见
    国土局分局履职工作报告
    国土资源局土地宣传资料
    工商局科学服务交流材料
    工商局科学发展观检查交流材
    民政局科学教育交流材料
    国土局服务管理交流材料
    国土局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流材
    民政局科学规划交流材料
    国土局督察学习交流
    科学发展演讲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