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经验交流发言 >> 正文
品牌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典型材料

我们黄河钻井五公司组建于1983年4月,现有职工2495人。近年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以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专业化钻井公司为目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推进“钻头文化”建设,凝炼形成了以“选准目标、遵从规矩、攻坚啃硬、科学进取、不达目的不罢休”为主要内容的“钻头精神”,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叫响黄河钻井品牌提供了有力支撑。2002年以来,公司连年产值超过10亿元,并先后荣获山东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中国石化“先进集体”、“全国钻井、采油系统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江泽民、温家宝、吴官正、周永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临公司视察,极大地鼓舞了干部职工。
    一、理念引领,率先垂范,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
    领导班子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创造者、培育者、组织者、示范者的作用,其综合素质、精神境界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品味和层次。因此,建设先进企业文化首先要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
    我们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在建设钻头文化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使领导干部既是钻头文化的倡导者,又是钻头文化的执行者,通过自身语言文化、行为文化和思想文化,有效推进了钻头文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围绕“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完善一套好制度,美化一个好环境,留下一个好家底”的五个一任期目标,班子成员在各项重大决策的制定过程中,严格遵循“企业发展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相统一,企业进步与员工素质提高相统一,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相统一,企业利益与客户利益相统一”的企业价值观;认真追求和践行“精、恒、实、效”的企业风范;始终坚持“发现问题就是水平,解决问题就是政绩,掩盖问题就是失职”的行为标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坚持把90%的时间用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钻研理论和业务知识上,使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文化理论修养得到了全面提升。特别是把解决长期困扰一线职工的“吃住洗行”问题,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创新提出了围绕“钻头”,抓好“人头”、“床头”和“灶头”的工作思路。公司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改善一线职工生活工作环境,使所有钻井队都住进了装饰一新的职工公寓,每个井队配套完善了队部、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工作活动场所,职工宿舍统一安装了空调,配置了电视和各种生活用品,并建起了职工浴室、桑拿房、洗衣中心和烘干房,一线职工送班车也由大卡车换成了装有空调的豪华中巴。同时,为了让职工回到公司后有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我们还对驻地进行了改造,公司院内到处是花草绿树,路面平坦洁净,并修建篮球场地、休闲广场,整个驻区如同花园一般,真正做到了“洋起来、绿起来、亮起来”。我们的合作伙伴美国杜邦公司的几位专家,参观公司驻地后,无不感慨地说:“你们的管理已经赶上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企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兼理事长陈兰通在公司考察时,给予高度评价,并欣然题词:“黄河钻井铁军,永远胜利向前”。
    二、铸魂炼魄,提升素质,塑造最具战斗力的职工队伍
    企业精神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它告诉员工应该做什么,什么不应该做,应该怎样做。为使“钻头精神”自觉成为大家共同信守的价值取向,我们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弘扬“钻头精神”、实践“钻头精神”,有效提升了队伍内部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文明创建经验交流交通局
       民政低保经验交流
       省支教经验交流会上汇报
       少年法庭先进经验交流介绍
       工商管理部门兼职监察员经验交流…
       老年教育经验交流发言
       学习十七大精神经验交流会议发言
       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经验交流发言
       强化现场管理构建和谐项目经验交…
       重点省区森林防火座谈会上经验交…
     
    地震局年终总结
    森林防火条例
    房管局投资项目落实报告
    纺织公司董事长先进事迹演讲稿
    卫生保健师工作规则
    统战部长教堂落成典礼上的演讲
    创先争优要求学习心得
    供电公司度组织生活会个人发言材…
    科技局成果转化发展意见
    关于劳务工作安排意见
    推进菜篮子项目建设工作方案
    药品安全机制建设意见
    新农宅建设实施工作方案
    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
    果园基地建设工作方案
    果业建设考核管理办法
    党廉建设宣传实施工作意见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实施工作意
    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实施意见
    经验交流发言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