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经验交流发言 >> 正文
文艺先进单位经验交流会发言


    近年来,南江县委宣传部在委、政府、县委、县政府和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南江”为目标,紧密团结全县广大新老文学艺术工作者,切实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紧紧围绕、县工作重心,紧贴时代脉搏,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扎扎实实开展文艺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批有广泛影响的文艺作品相继诞生,一个有雄厚实力的文艺创作群体不断壮大,一种与时俱进的文艺发展体制逐步形成,一种融合科学发展观和南江精神的文艺创新理念深入人心,有力促进了南江经济社会事业的跨越发展,同时也为南江打造“先进文化大县”奠定了坚实基矗
    艰辛的努力换得了非厚的回报。2008年,是南江繁荣文艺创作、发展先进文化的一个丰收年。《走进光雾山》系列丛书、《樊万韬中篇小说集》、宋孝义、牟宗太等合著长篇小说《不亮底牌》、黄海东散文集《家园梦幻》相继由中国作家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和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发行;电视文学剧本《巴山双娇》(上部)已在上海《电影电视文学》期刊推出,并入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电影、电视文学奖,获版权保护;电影文学剧本《东方女神》《红霞映天》《永不言情》等样本已由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报中宣部筹拍;《闪光的珠贝》(散文)、《那片绿》(散文)、《桃花》(诗歌)、《太阳心》(歌曲)等300多篇文艺作品分别在《文艺报》《星星诗刊》《青年歌声》等报刊刊出或入选;舞台艺术推陈出新,大型舞蹈《金花银花山花花》《断渠寻梦》在上调演获得优异成绩;油画《上学》、素描《秋实》《巴山老汉》《女人体》分别入选四川油画作品展和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展,并有书法、美术、摄影、篆刻作品1000多件获级以上表彰奖励;李杰、黄海东、马忠等4名青年作者被四川作协吸收为会员,李常青、任宇、步玉杰等7名青年作者被作协吸收为会员。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在精心组织好节庆文化活动的同时,积极推进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广场文化,进一步活跃基层文化生活。精心组织好“三下乡”活动,大力扶持优秀剧目,积极开展慰问演出活动,2008年共演出了30多场次。
    纵观成绩的取得,我们有如下的体会:
    一、领导重视实现文艺事业繁荣
    南江光荣的革命历史、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美丽的自然山水赋予了南江人热爱文艺、尊重文化、坚持文艺创新的优良传统。2008年,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在文化投入、阵地建设、人才培养、营造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给予了大量倾斜;县委、政府领导还亲自创作文艺作品发表,极大地激励和鼓舞了全县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县委宣传部把发展先进文化、繁荣文艺创作内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先后组织笔会、先进文化座谈会、丛书出版等文化活动。可以说,南江2008年文化事业丰收的根本就在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阵地基础夯实。2008年,投资200万元县宣传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全面完成;投资120万元的“两馆”(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即gwku.net投入使用;东榆镇文化站、朱公乡文化站等一批乡镇文化站充分发挥作用;字库村、黄梁村文化活动室、易家文化大院等一批村组文化阵地全面建成;巴山游击队纪念馆、长赤禹王宫等一批爱国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
       团经验交流会上欢迎词
       团委半年暨基层团组织建设经验交…
       乡镇经验交流会发言
       书记社区为老服务经验交流暨现场…
       机关效能建设经验交流会发言
       机电科创建学习型组织经验交流大…
       全国法院审判监督经验交流会发言
       企业铁路运输创新管理经验交流
       班主任经验交流演讲
     
    优秀职工个人回顾文稿
    退休人员医保交纳请示
    铁路局团信息管理及考核评比办法
    质量局理论学习完善计划
    统计局思路
    印刷厂长个人总结
    市容局工会总结及要点
    假期社区实习体会
    银行中层干部执行力培训心得体会
    司法局发展教育整顿会讲话
    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作方案
    繁荣文艺创作构建思想汇报
    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工作方案
    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组织
    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
    先进个人推荐表
    评选驻村帮扶先进集体和个人
    09年先进评选条件全集
    财政局先进性教育交流材料
    法院发展先进性教育交流材料
    经验交流发言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