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建军节演讲稿 >> 正文
师爱如歌教师节感恩演讲稿

每当教师节来临的时候,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赵朴初先生写的那首《金缕曲·敬献人民教师》。词的上阕是:“不用天边觅。论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历尽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忠与爱,无伦比。”或许,这首词并没有完全道出为人师者的全部内涵,但我们至少从中感受到了赵老所赞颂的那种人间最伟大、最无私、最高尚的爱——师爱!

那么,什么是师爱?有人把师爱比作母爱,对此我不完全赞同。的确,师爱与母爱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师爱比母爱更加博大无私。母爱是无私的,母亲可以为子女付出一切而不图任何回报。但母爱往往只限于自己的儿女,这是无私中的自私。师爱则不同,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教师一生可以为无数的生命指航,这是最彻底的无私,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师爱是清凉的甘泉,浇灌出智慧的花朵;师爱是明媚的阳光,哺育着生命之树;师爱是燃烧的火炬,指引着混沌未开的生命步入文明的圣殿!”

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教师的身边,都发生过许多关于师爱的动人故事。在你们当中,有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几十年,刚一退休便立即倒在病床上,不久即病逝的王悦友老师;有退休仍抱育人志,甘为教育献余热的一批老教师,如王祥汉、李成聪、张玉祥和张玄等;有抱病坚持教学,为国家培育人才呕心沥血的周红湘、李奕珊等;有淡泊名利、辛勤奉献、德艺双馨的一批中年教师,如黄智明、黄巨英、潘妹香等;有一批朝气蓬勃、积极工作的青年教师,如张丽勇、任翔等;还有视学生为自己孩子,关爱有加的班主任,如陆惠生、苗向辉等……。就在前些天,欧运熙同学不慎被玻璃割伤了手腕,身为班主任的陈凯老师知道后,立即将他送去医院,并陪着做完手术,一直到凌晨4点多钟。象这样的教师,在全国各地,又何止千万!是的,他们甘为人梯,吃也清淡,穿也素雅,面对大千世界,他们怀着一颗平常心,淡泊名利,像春蚕,像蜡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无怨无悔的人生。虽然平凡,他们的脊梁却支撑着祖国的未来;虽然清贫,他们的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

如果说,上面所列举的这些人和事,是那样的平凡和微不足道,那么,全国各地那些为教育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老师们,就更值得我们敬佩了,他们用热血和生命书写着大写的师爱,是教师的光辉典范。在这里,我信手拈来几则报刊上报道的新闻。当飞驰而来的小轿车威胁着学生的生命时,殷雪梅老师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将学生扑到路边,从轮胎下救下了七位小朋友的生命,她却再也没有醒来;当重庆市开县发生“井喷”时,第一个发现毒气的谭世明老师为了通知附近的学生转移,自己和七个家人都被毒气夺去了生命;当克拉玛依市友谊馆的大火逼向上千名学生时,老师们奋不顾身地与火魔搏斗!绝大多数孩子脱险了,而36名教师的铮铮铁骨却与烈火熔为一体;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该校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网友木子发表了一首诗,其中一段这样写道:“你离去的姿势好美 / 美的让人流泪 / 你像雄鹰张开翅膀 / 守护住 / 未来的希望” 。这些可敬的老师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一曲曲师爱的赞歌!超级秘书网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学生会干事竞选讲演范文
       八一建军节复员退伍老兵联欢座谈…
       热烈庆祝八一建军节演讲比赛稿
       党建历史介绍建军节演讲稿
       建军节酒会领导致辞
       建军节军人演说资料
       建军节个人演说资料
       在建军节送给指战员的贺词
       庆建军节聚会发言稿
       退伍军人在八一节茶话会的发言
     
    聘请书写作基本要求
    环保局科学规划发展意见
    图书仓储总结
    贫困居民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财政局创业服务年总结讲话
    做好农村电影实施意见
    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题目及回答
    酒店住宿客人早餐管理制度明细
    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暨计生会议…
    商系局党风廉政教育活动方案
    教师爱岗敬业几点体会
    师爱无限—师德师风学习体会
    师德标兵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师爱评语中流淌
    师德体会——师爱师魂
    消防支队工程师爱岗敬业述职
    初中校长会讲话挫折如歌愈挫
    带着师爱一起飞教师节比赛演
    党员教师爱国演讲
    教师爱国优秀演讲
    建军节演讲稿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