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发言稿 >> 正文
发改委主任十二五规划编制会议发言稿

低,各部门一定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编制,按期如质完成。

四要立足操作可行,科学制定规划指标。一般来说,五年规划都会进行中期评估,个别部门和地方的指标因为某些原因在中期会作出调整。但我们希望“十二五”规划在制定初期就能进行充分测算,尽量在中期评估时不再做出调整。为此,在编制时,要科学确定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指标,加强民生、人文、资源、环境等发展指标研究,重点突出约束性指标。发改部门要与各职能部门,尤其是统计部门加强沟通衔接,对指标参数作细致论证和测算,确保指标体系科学、完善,既要有前瞻性,又要符合我市的发展实际。超级秘书网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

今天开始,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市发展大局的高度,立即行动,认真抓好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市里已经成立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日常工作,切实发挥好综合协调职能,确定具体工作人员,定期通报进度、研究工作、协调解决问题。各专项规划编制部门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门工作班子;一把手要切实加强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及时了解编制进度,认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其他部门也要确定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联系协调,及时向规划编制部门提供情况。

二要广泛参与,集中民智。编制规划不仅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要特别重视提高“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采取多种形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参与规划编制的权利,规划初稿形成后,要注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要注意吸收不同的意见,努力使“十二五”规划编制的过程,成为加深认识市情、探索发展思路的过程,成为形成共识、凝聚人心的过程,成为群策群力、解决难题的过程。

三要主动对接,争取支持。这是我们做好“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可以说,我们的项目若挤不进国家和省、市规划盘子,那么我们的规划还没有实施,就已经失败了一半。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务必拿出跑项目的精神、经费、精力对接上位规划;务必要早请示、勤汇报,随时进行衔接沟通;要拉出工作清单,逐项进行落实,确保更多的请求、更多的项目进入上级规划当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对接靠实由发改局牵头,各部门参与配合;专业规划的对接靠实由对应部门负责,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凡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必须全力以赴挤进相应的规划盘子。

四要通力协作,确保实效。“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牵扯面广,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才能确保取得实效。发改局作为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牵头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规划编制的协调、组织、督查职责,在与上级部门搞好衔接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对乡镇、部门政策信息和发展布局的指导。各部门要根据市政府确定的规划编制工作总体安排,认真抓好重点专项规划的落实,确保整个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有序进行,如期高效完成。

同志们,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此次会议召开为契机,迅速行动,扎实工作,争取高水平、高质量地做好编制工作,为市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上一页  [1] [2] [3] [4]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200国庆节安排会议发言稿
       国庆节创先争优会议发言稿
       煤矿200党风建设会议发言稿
       广播电视暨村村通工程建设现场会…
       200创先争优交流会发言稿
       200迎接领导检查汇报发言稿
       新生欢迎会200发言稿
       200军训会操比赛发言稿
       学生代表在迎接教师节活动发言稿
       在教师集训总结会上的发言
     
    机关效能建设整改措施方案
    人大主任地区检察会议讲话
    市委八届八次全体会议报告
    水利规划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医院药品管理制度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半年总结
    银行机关科级领导职务择优选聘实…
    重阳节的短信22
    度总结表彰会议讲话
    保持党先进性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发改局履职工作汇报
    发改委和谐机关建设交流材料
    发改委科学调试整治方案
    发改委加强理论教育整改方案
    发改委指导教育整治方案
    发改委深化廉政服务发展方案
    发改委深化解放思想管理方案
    发改委创业服务年活动方案
    开发区关工委主任典型材料
    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党性分析
    发言稿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