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党员学习心得 >> 正文
公安党性分析

公安党性分析
一、学习情况及体会
按照"实施方案"安排的学习内容,利用每周一、三、五、晚上和星期六的时间进行了自学,写出笔记25000字左右,心得体会3篇,使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充分认识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现实意义,更加增强了自觉性和责任感。党政机关是全市工作的"火车头",是推进发展的"发动机"。机关党员是全市党员队伍的表率,在思想观念、素质能力的要求上理应更高更严。人民群众更多的从机关党员身上来认识党和政府的形象,通过机关党员的先进性来认识党的先进性,这就为党政机关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过这次教育活动,让机关每一名党员都进行一次深刻地总结反思、自查自纠、改进提高,把广大党员的积极性更加充分地调动起来,把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推动肥城跨越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有了更加坚实的保证。
二、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对照《党政机关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十大方面、66个突出问题》、《新时期共产员先进性标准要求》等内容,我本人已经认识到存在以下三方面突出问题:
    1、放松了自我学习,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有走过场,水过地皮湿的思想。学习不刻苦、不深入,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忙于事务应酬,不愿挤出时间学,即使有了时间也坐不下来、深不进去;轻视理论武装工作,在理论学习上心浮气躁。如刚开始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时,认为是形式主义,写笔记有应付现象,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与心得。
2、效率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思想上对当前激烈竞争的形式认识不清,没有紧迫感、压力感和忧患意识、大局观念,想问题、干工作、办事情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习惯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用老经验解决新矛盾,创新的思维不活。如一群众去深圳旅游来办理边境证业务,按照原来的规定,旅游不允许前往深圳,虽后来经多方联系终于办结,但降低了办事效率。
3、 服务意识不强。人民群众来办手续,遇到自己工作忙时,态度不热情,没有做到"忙时与闲时一个样",对待群众的一些咨询,不属于自己办理的事项,没有耐心解释,服务不周到。一天,离下班还有几分钟,安驾庄镇一群众来办三人的《边境证》业务,虽然手里办着业务,但态度不热情,心里想怎么不早点来,耽误我下班。
三、下步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抓紧学习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需的一切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真正做到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疾苦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以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积极进取和求真务实结合起来,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用辩证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面临的问题,始终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新的观念、新的风貌,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找准问题边评边改检察院
       增强三种意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先进性教育要破除六种错误认识
       浅谈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特质要求
       支部分析评议阶段总结
       党先进性要通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发挥党员作用保持党员先进性
       共产党员要争当促进发展表率
       坚决执行行为禁令保持党员先进性
       紧跟时代潮流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
     
    党员沟通及服务群众的安排意见
    青年民营企业家新春茶话会上致辞
    医院发展人事改革总结
    中国福建南少林国际武术大赛开幕…
    老人节九九重阳节老干部活动致词
    消防演讲稿我是消防兵
    标准和标准化若干意见
    国内群众体质检验测试问卷调查报…
    县春节晚会领导讲话
    县委书记颁发任命书大会讲话
    公安局招聘文员工作方案
    市公安局调查时讲话
    领导慰问公安英模及亲属
    举行全国公安厅局领导会议
    公安交警文明用语集粹
    党性锻炼交流材料
    民政干部党性教育整改方案
    树立现代执法理念推动公安执
    党性修养学习辅导材料
    200年公安警察纪律条令学习辅
    党员学习心得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