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五中全会 >> 正文
用科学发展观推动组织创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县委结合实际提出了“全民创业富民兴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当前,推动组织工作创新,为全民创业富民兴县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关键是大力深化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转化成推进组织工作创新的力量源泉。
  用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作思路创新。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科学发展既是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总体要求,也是一种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深化的理念。组织工作落实这一要求,首先应当在工作思路上有所创新。一是要树立超前思维,增强危机意识。党员干部必须居安思危,抢抓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提高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引领全民创业的大潮中要超前谋划、抢占先机,不能在个人的小圈子里原地踏步,坐失良机以致贻误发展。二是要树立开拓思维,增强进取意识。创新是组织工作的活力所在,制约组织工作创新的最大瓶颈就是思想观念问题,组工干部要真正把视野放宽、胆子放大,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才能开辟新的工作局面。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开展了多途径培养锻炼干部工作,选拔8名干部到省直机关挂职,选派40名干部组成专业招商队伍到经济发达地区招商,选拔48名干部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组织全县9名乡(镇)长到浙江上虞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挂职锻炼,极大地提高了干部素质;同时,还狠抓了规范村民代表会议运行机制、整合远程教育资源推动先进性教育活动等工作,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三是要树立战略思维,增强发展意识。要善于从业务圈子中跳出来,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自己从事的工作,要把立足点和落脚点放在服务大局,推动发展上。要重视细节但是不拘泥于细节,善于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和研究问题,以开阔的思维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囿于业务本身的条条框框,一叶障目,闭门造车,就业务论业务,而不管“大气候”、“大方向”,就会事倍功半。
  用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作方式创新。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组织工作贯彻这一理念,就要转变以往神秘封闭的工作方式,增加工作透明度,增强组织部门亲和力。一要提倡透明工作法。进一步扩大公开选拔、民主推荐等工作群众参与的范围,认真落实党员群众在干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建立舆论监督的反馈、纠查和落实机制,绝不能以保密为由暗箱操作,使组织工作游离于群众监督之外。二要提倡一线工作法。组织部门要真正体现干部之家、党员之家、人才之家的温暖,关心干部、爱护干部、尊重干部。组工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努力做到意见在一线收集,实情在一线掌握,办法在一线产生,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政绩在一线创造,党群关系在一线密切,以平易近人的态度、真抓实干的作风,消除组织部门的神秘感。三要提倡创造性工作法。积极借鉴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将系统控制论、网络技术、管理科学等学科的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提高组织工作的科技含量。近年来,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组织工作,建立了干部信息即时查询系统,方便了干部信息的管理、查询,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建立了内部专网,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大大节约了办公资源;实现了远程教育与广播网、互联网的对接,开通了远程教育电视频道,实现了远程教育由“进村”到“入户”的延伸;开办了“利农信息服务超市”网站,增强了远程教育节目信息的针对性。今后,还要大力改进组织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组织工作的自主创新能力。
  用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作机制创新。创新工作机制,是组织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保证,要着眼于

[1] [2]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
   共青团员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科学发展观引领科学发展实现社会…
   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海事行政能力…
   求真务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商行…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试验区发展为…
   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教育
   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市…
 
首届青县科教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持…
浅析学校治理原则与策略
扎实地开展党建先进单位创建活动…
肉制品安全管理整治方案
学院打造平安校园工作计划
保安爱岗敬业演讲稿
县工商局中层干部考核管理办法
治理商业贿赂措施
法制会议讲话
妇联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科学用水转变发展工作方案
加快科学发展实现富强实施工
科学跨越发展工作指导意见
科学发展学习指导意见
科学技术战略工作方案
市领导出席科学技术表彰大会
开创十二五科学建设新局面
领导推进科学发展新水平
召开医学教育与科学发展大会
绿色科学与工程高端论坛开幕
五中全会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