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三个代表 >> 正文
长期坚持三个代表指导思想地位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充分反映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是中国共产党保持活力的根本保证。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要有自已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总结我们党的八十多年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科学的理论,必须是中国自已的、发展着的理论。相对于外国来说,是中国的;相对于“老祖宗”来说,是当代的。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根本经验就是首先在理论上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王船山说,“读古人书,欲学之,而不因时以立义,鲜不失矣。”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以时间和空间为转移的。社会实践不断发展,思想熟悉也应不断前进。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与时代相适应并能指导实践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历史赋予我党的神圣职责。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没有毛泽东自已的理论,就没有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时代的丰功伟绩;没有邓小平自已的理论,就没有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时代的辉煌业绩。进行党的理论创新,不仅在于马克思已去世一百多年,毛泽东已去世二十多年,邓小平也去世五、六年,而在于我党所面对的环境,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都与马克思时代、毛泽东时代和邓小平时代有显著的不同。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环境下,坚持马克思主义而决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发展马克思主义而决不搞教条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决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而决不照抄照搬,就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熟悉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形成中国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就它的基本原理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就它的实践经验和文化传统来说,又是中国的,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经验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思想和文化的结晶。“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既是历史的又是现时的、当代的,它的理论渊源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它的实际内容是当代的、现时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这一系列的观点说明,处于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有自已的科学的理论作为自已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之所以能够作为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
首先,从理论源流上看,“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非凡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确立和坚持“三个代表”作为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的地位,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最好继续和发展。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其次,从内容上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经过江泽民同志长时期思

[1] [2]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改革创新机关党建落实三个代表重…
   积极开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
   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提…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解决实际问题
   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繁荣检察文化
   三个代表与党建设小论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以改革精神和改…
   企业中共产党员须努力实践三个代…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做好新…
 
社会事务管理局上半年总结
乡镇水利设施建设典型发言材料
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浅论电力企业如何思想政治
农业局加强节水农业指导意见
中医药要点
农业走产业化道路交流材料
向家长公开课
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半年例会讲话
区教科室规划
坚持结合保证搞好创先争优活
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创新规划
坚持高水平推进项目库发展
坚持全心全意为服务党课辅导
党课材料坚持科学发展观永葆
坚持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促进
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服务宗旨
基层学习型班组建设要坚持四
党员学习材料什么是八个坚持
坚持科学发展观完善自己学习
三个代表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