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三个代表 >> 正文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联系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相继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形成新的熟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脉相承的两大理论成果。
相同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贯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条主线。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展开的标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拓展和深化。
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开始的,是从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入手的。在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领导我们党破除了思想上的僵化和体制上的禁锢,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深化了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的熟悉,进而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成为邓小平理论的主题。邓小平理论围绕这个主题的全面展开,就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
邓小平理论面对世界的新发展、新变化,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熟悉提高到新的水平,并对世界发展和时代特征作出新的科学判定,形成了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论、社会主义开放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是邓小平理论最基本的观点和最核心的内容。这些观点和内容的全面展开,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军事、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理论。
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实践上有新突破,理论上有新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成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应运而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这一新的理论成果,也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来展开的,既体现了对这个主题的延续,也体现了对这个主题的深化。
邓小平理论从根本上、宏观上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原则问题,拓宽了人们的视野,规划了发展的蓝图,而其基本理论观点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展开,又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依据新的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新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回答。这些回答,体现了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创造性地回答了执政党建设的有关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对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执政党建设的系统思想,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一致性,也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向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一致的战略思路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提…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解决实际问题
   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繁荣检察文化
   三个代表与党建设小论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以改革精神和改…
   企业中共产党员须努力实践三个代…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做好新…
   实践三个代表发展文化产业
   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和实…
   实践三个代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
 
市工商部门安全安排
中秋座谈会上经济情况通报
通信公司巡警支队团委新春联欢会…
三八母亲节演讲稿
全县宣扬会议精神的工作报告
科协残联党支部学习科学发展观动…
民警抗雪救灾诗朗诵风雪警魂
科技局煤矿科技创新讲话
市旅游商品发展座谈会的讲话
公安部门领导在民警大会的发言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历史考
学习邓小平文选方法
邓小平理论与当代大学生德育
浅谈邓小平共同富裕科学构想
邓小平读书法心得体会
浅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要
学习邓小平理论入党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之纪念邓小平百年诞
思想汇报之纪念邓小平百年诞
入党思想汇报—学习邓小平理
三个代表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