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活动方案 >> 工作方案 >> 正文
农业局先进性教育整改方案

分子队伍
  (四)开展创“四型”机关、树“六型”干部活动。
  积极开展创建以“学习型”机关为基础的学习型、创新型、竞争型、服务型“四型”机关活动,结合效能建设,不定期举办专家讲座,开展读书知识竞赛等方式方法,实行政事分设,做到工作效率到位、职能职责清楚,不断提高机关的效能意识、法律意识、政治理论素质,从而确保各项工作围绕全局来开展。
  积极在局机关干部中尤其是党员中开展争做“学习型、服务型、民主型、实干型、创新型、廉洁型”的“六型”干部活动,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党员激励保障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促进党员的全面发展。一方面,要尊重党员政治上和价值上的追求。认真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切实保障党员权利。加大对党员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使用力度,对优秀的党员干部大力提拔、大胆使用。与实行责任目标激励相对应,对圆满完成责任目标的要通过表彰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对未完成责任目标的党员形成压力感。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事环境和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环境,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党员选拔到局中层领导岗位上,并把碌碌无为、政绩平庸、丧失先进性的及时调整下来,以赏罚分明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另一方面,要尊重党员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诉求。积极为党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切实为困难党员解决实际问题,由此激发党员长期奉献的精神和热情。

  四、党员联系群众机制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之一。这次教育活动之所以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在于密切联系,切实解决了一些群众反映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农业局开展了春节前后慰问活动、吃团年饭、倾听农民呼声行动、百日农资打假活动、与困难户结对帮扶、帮扶失学儿童、“三农大会战,满意在农家” 等活动,解决了群众生产和生活中许多具体问题,进一步密切局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局机关广大党员受到了教育,群众得到了实惠。必须进一步健全这次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制定的有关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拓展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继续开展一对一帮扶行动,对农村困难户从单纯的物资帮扶转为物资帮扶与智力帮扶并重,着重帮扶他们学习科学知识,依靠科技和勤劳致富,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思想,帮扶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致富奔小康的勇气和决心。

  五、党内民主参与机制.

  根据党员的不同岗位的特点,在机关党员开展服务内容承诺活动,让每个党员都能结合自己的岗位特点有效地发挥先锋作用,体现先进性。认真落实党章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效保障党员权利,真正使党员成为党的事业主体。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大力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凡属党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都应组织广大党员进行讨论,充分听取和吸收党员的意见和建议。畅通党内信息沟通反馈渠道,建立党员建议办理制度,保证党员的合理化意见建议能得到及时反映、认真落实,防止信息梗阻。要严肃党纪党规,防止随意侵犯、压制、剥夺党员权利现象的发生,精心保护好党员的积极性、责任感。

  六、干部作风督查机制。局人事劳资科不定期地对机关各科室、局属各事业单位的干部作风巡回督查,发现问题,在全局进行通报,并按有关制度严厉处理。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管理办法
       公司先进性教育实施方案
       非煤企业火工品管理方案
       卫生院疾病普查方案
       食品药品监督建设方案
       社区支部党员管理整改方案
       企业经理党性分析整改方案
       基层党组织先进性教育整改方案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方案
       市冬季防火方案
     
    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流程
    县委宣传部最新财政预算草案
    大学后勤计划
    警察践行八荣八耻汇报演讲稿
    学习笔记
    会计学会总结及计划
    年城管行政执法度机关党支部总结
    落实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意见通…
    司法宣教科科长竞职演讲
    国际护士节演讲稿未来护士职责
    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实施意见
    农业发展突破工作要点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工作意见
    林业局年度工作报告
    林业局督查工作汇报
    农业农村工作座谈会讲话
    促进设施农业定植进畜工作方
    农业农村发展工作计划
    设施农业建设工作意见
    农业用水价格管理办法
    工作方案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