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活动方案 >> 高考改革方案 >> 正文
高校新课改高考方案

一、录取工作

  
  录取工作实行分批公布分数线、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
  (一)录取批次
  文理科分为3批,与三类考试科目组对应。第一批为现行第一批录取学校的本科专业;第二批为其他本科学校(包括现行的二本、三本学校)的本科专业;第三批为高职(专科)院校专业。现行的提前批录取学校按重点高校、一般本科高校、高职(专科)院校分解到各批提前录取。
  艺术分3批,第一批为专业校考本科和进入“211工程”建设院校及经批准列入该批录取的艺术类本科专业;第二批为专业省统考本科专业;第三批为高职(专科)专业。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专业校考的高职(专科)专业在艺术类第一批填报志愿,第三批提前录取。
  体育分2批,一批为本科专业,二批为高职(专科)专业。
  (二)分数线划定和公布
  分数线由现行的一次性划定和公布调整为分批划定、分批公布。
  取消现行高职(专科)线下的组档线。
  (三)志愿填报
  志愿实行网上填报,分批进行,现场确认。
  1.志愿数:文理科每轮5个院校志愿;提前批5个院校仍为传统志愿,再设院校服从志愿。艺术类二、三批均设5个院校志愿;艺术类第一批3个院校为传统志愿。体育类每批5个院校志愿。
  2.志愿填报方式:网上分批填报,每批第一次填报均需现场确认。
  3.填报志愿次数:文理科分三批分别填报。艺术分二次填报,第一次填报一、二批,第二次填报第三批。体育分两批分别填报。
  (四)考生电子档案
  考生电子档案的内容分两种:
  1.参加高中新课改的考生,其电子档案中除考生基本信息、高考成绩、体检、志愿等信息外,增加了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品质与素养、学习与能力、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等六个方面。
  2.未参加新课改的考生和往届考生的电子档案仍与现行的一样。
  2009年是我省实行新课改高考改革的第一年,各招生高校应根据我省新课改高考方案,结合学校实际编制招生简章,明确招生办法,确保明年新课改高考的顺利实施。

二、考试科目、分值和考试时间

  
  (一)考试科目
  现行考试科目为“3(语文、文/理数学、外语)+x(文/理综合)”,新课改考试科目如下: 文、理考试科目,分三类设置
  类别 考试科目 满分值
一类 3(语文、文/理数学、外语)+x(文/理综合)+ 自选模块 810分
二类 3(语文、文/理数学、外语)+x(文/理综合) 750分
三类 3(语文、文/理数学、外语)+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550分

  艺术、体育考试科目分本、专科设置
  类别 考试科目 文化分满分值
本 科 3(语文、文/理数学、外语)+x(文/理综合)+艺术专业/体育术科 文化分满分750分
专 科 3(语文、文/理数学、外语)+艺术专业/体育术科 文化分满分450分

  3(语文、文/理数学、外语)是三类的共同科目,x(文/理综合)是一、二两类的共同科目。自选模块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学科的18个选修模块(每门课2个选修模块),每个模块编制1道试题,共18题,每题10分,由学生任意选答6题。
  技术考试(信息技术或通用技术)和听力测试,一年提供2次考试机会,由学生自主决定参加考试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教育局开展高考改革方案
       教育局高考改革发展方案
       教育局深化考试改革实施方案
       教育局开展考试改革发展方案
       高考改革历史与现实
       地方高校高考改革方案明细
       市民读书节方案
       中学数字读书节活动方案
       教育局学校教师读书策划方案
       工商局发展红盾读书管理方案
     
    社区残联规划
    旅游信息讲话
    学校消防逃生演练总结
    科级后备干部党性锻炼总结
    优抚人员医保管理规定
    审计局五星文明机关创建活动经验…
    五四青年节活动计划
    企业党委党建意见
    学校微机室安全管理制度
    质监局加强经济发展管理讲话
    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意见
    助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高校生党员思想汇报
    和高校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高校资助贫困生工作会讲话
    高校学院专题宣传片样稿
    高校生毕业典礼活动方案
    高校开展党员党性分析的经验
    新课改理念下阅读教学尝试
    高校特岗教师情况交流材料
    高考改革方案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