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活动方案 >> 宣传策划方案 >> 正文
大学生辩论赛策划方案

【活动目的】 辩论是一项可以提高思辩能力,丰富课余知识,培养团队精神,锻炼思维表达的活动。开展此项活动,可以使同学们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在 活动中提高自信,培养创新和团队精神。所以希望通过本次比赛,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提高思辩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使各系之间,学生之 间互动。 【比赛时间】 预赛:待定 决赛:待定 【比赛要求】 参赛队伍:全院8个系 辩手要求:每支队伍由4人组成。要求辩手口齿清晰,思维敏捷,赛前做好充分准备 主席要求:外型仪表端正,口齿清晰,开朗大方 【赛程安排】 抽取辩题和对阵双方后开赛。赛后现场评出优胜者,再抽取辩题和对阵队伍,终至决赛。 具体对战双方和比赛地点由各系学习部部长抽签决定。 预赛时间:待定   地点:实验楼1—108(多功能厅) 决赛时间:待定   地点:待定 【评判】 (一)评判规则 预赛阶段每场比赛评判团由5位评委组成,决赛阶段每场比赛评判团由7位评委组成。评委对在场的各个代表队做出评判,具体以分数为准。 (二)评判标准 1、团体部分: (1)审题 准确把握辩题内涵和外延,对所持立场能多层次、多角度理解,论点鲜明,对本方难点能有效处理和化解。 (2)展开 对辩题的理解和论述能在广度上展开,在深度上推进,整个辩论过程条理清晰,能给人以层层递推的美感。 (3)辩驳 提问抓住对方要害,问题简单明了;回答直面问题,有理有据。注重针对辩题正面交锋。 (4)配合 具有团体精神,队员间相互支持配合,论辩衔接流畅、方向统一,攻守兼备,自由辩论时发言错落有致,体现“流动的整体意识”。 (5)语言 普通话标准,语速抑扬顿挫,语言流畅,富于感染力,体现国语的优美。 (6)辩风 比赛中尊重对手,尊重主席、评委和观众。举止得体,显示出良好的道德修养。敢于创新,勇于表现,具有本队特有的风格,并贯穿全局。 (7)形象 着装整齐,仪表大方,体现出良好的风度和气质。 2、个人部分: 由评委根据每位辩手在整场比赛中的表现,给出印象分,可参考: (1)陈词流畅,说理透彻,用语得体; (2)提问合适,回答中肯,反驳有力,反应机敏,幽默风趣中寓见解。 (3)台风与辩风。 (三)胜负判定 1、评委的打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将其余分数相加取平均值,为该队得分; 2、参赛两队中总计得分居高的一队取胜; 3、如果两队得分相同,则由评判团另行投票,决定胜负。 4. 评委的打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将其余分数相加取平均值,为该参赛队员的得分. 如果两队员得分相同,则由评判团另行投票 ,决定优秀辩手和最佳辩手的人选。 (四)点评 每场比赛有一位点评嘉宾作现场点评,点评嘉宾由评委中产生。 【奖项设定】 一、团体奖 1、辩论赛季军奖(两个) 2、辩论赛亚军奖(一个) 3、辩论赛冠军奖(一个) 二、个人奖 1、优秀辩手奖:(两个) 2、大赛最佳辩手奖:(一个) 备注:本次辩论赛将给冠军队、亚军队和季军队颁发相应的奖状,将会给本次大赛的优秀辩手和最佳辩手颁发相应的证书。 辩论赛竞赛规程 一、比赛进程(由主席执行) 1、开场白 2、介绍参赛队及其所持立场      3、介绍参赛队员 4、介绍评委及点评嘉宾          5、比赛开始 6、评判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防止艾滋病面对面宣传教育月活动…
       酒店圣诞活动策划方案
       街道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方案
       迎春购物月活动宣传方案
       组建足球队策划方案
       同学聚会策划方案
       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宣传方案提纲
       环境宣传现代化建设方案
       县环境宣传现代化建设方案
       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方案[投资促…
     
    献礼祖国60华诞征文一伦甲子话家…
    200年医院后勤计划
    县人大民政评议动员讲话
    努力让学生感动
    机关责任制考核办法
    教育局长庆祝第二十二个教师节茶…
    农村信用联社爱岗敬业演讲稿
    改进和完善机关党组织党建示范活…
    乡机关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
    统计局干部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学生营养餐管理工作意见
    农民大学生培训工作方案
    中学生辅导教学站规划建设意
    推动大学生村官流动工作意见
    医科大学建校周年会讲话
    市领导深入老年大学时讲话
    大学毕业生就业大会讲话
    整顿学生行为习惯建议
    实施英语写作多目标层次教学
    暑假致学生家长一封信
    宣传策划方案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