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实习单位鉴定 >> 正文
创建党建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和职工之家活动规划意见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提高机关文明程度和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党工委在市直机关三大文明建设中的带头作用,根据中央和市委有关指示精神,经党工委研究决定,在工委机关认真扎实开展创建“党建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和职工之家”(以下简称“三创建”)活动,现结合工委机关实际,特对创建工作提出以下规划意见。
一、“三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
委机关开展“三创建”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委机关思想、队伍、作风、业务和环境建设,培养造就政治强、业务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干部职工队伍,努力把工委机关建设成为“团结、务实、高效、廉洁”具有良好形象的现代文明机关。
二、创建目标
工委机关“三创建”的目标:
在200 年的基础上,今年全面启动,按照“创建”规划,分步实施。力争在200 年底200 年初建成“合格职工之家”,200 年建成“市级机关文明单位”,200 年建成“党建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和“模范职工之家”。
三、主要措施
1、落实组织机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
为了加强委机关“三创建”活动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在创建活动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创建活动健康有序的开展,决定成立由工委领导和相关部室负责人参加的“三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负责做好创建活动的相关工作。
2、加强学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
一是认真组织学习有关“三创建”的文件资料;二是召开动员大会。通过学习、宣传发动,使工委机关每个干部职工明确开展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明确创建活动的条件、内容、标准;明确部门和个人的任务、责任。在委机关营造起领导带头、人人参与、自觉行动、树立形象、转变作风、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搞“创建”的浓厚氛围。
3、制定“创建”实施计划,落实责任
按照工委[200 ]10号、[200 ]26、27号、渝工发[200 ]35号文件关于创建文明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和“建家”活动规定的条件和要求,借鉴外单位的成功经验,结合委机关实际,制定出创建的具体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另附)。计划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当,责任清楚,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工委机关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和合格职工之家”是“三位一体”的活动,根据三个活动的共性及个性特点,在实施过程中,采取有分有合,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整个“创建”活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共同参与,协同配合,分步实施。“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的创建工作,由机关党委、党支部为主具体负责;“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以“创建办”、各部室为重点开展工作;“职工之家”的创建工作,由委机关工会、工会小组为主具体负责;创建办要敢于负责,切实搞好对创建活动的规划、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确保整个创建活动有序开展。机关各部室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对本部门创建活动的领导责任,要结合工作实际,把“创建”工作抓落实;党支部、工会、妇委会要按照创建要求,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开展工作,主动把机关“三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抓好抓扎实。机关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扎实地开展党建先进单位创建活动…
       局属单位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意见
       市直单位重点企业高等院校关心下…
       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五个好基…
       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创建市…
       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学校手拉手结…
       县直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实施…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开展…
       事业单位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实施意…
       文明单位创建实施意见
     
    邮政局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县直机关党务干部培训班讲话
    统计法制和教育工作要点
    台胞台属中秋茶话会发言稿
    对精神文明建设思考
    协议书范例
    先进性教育分析评议阶段征求意见…
    敬业作典范爱拼才会赢
    审计局经验交流会讲话
    看河童之夏的个人感悟
    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方案
    农村党建保障机制发展实施意
    卫生部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方
    创建电子政务管理办法
    纪念建党周年庆安排意见
    国家级果业示范园创建工作安
    创建诚信企业实施意见
    日光温室创建政策扶持工作意
    创建中医药示范县工作方案
    创建新农村示范点补助方案
    实习单位鉴定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