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党建工作意见 >> 正文
如何做好农村党建建议

 一、当农农村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1、村级组织建设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税费改革造成镇村收入明显减少,特别是村级财务缺口大,加之村级债务负担较重,使农村基层行政遇到难题,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镇村为群众兴办公益事业遇到困难。二是少数村党支部的整体工作效率较低,难以适应。从而造成部分村党支部缺乏凝聚力。
  2、村班子建设出现四个不适应。一是村干部的思想观念与农村工作的新形势不适应;二是村干部带领群众的致富能力与群众快速致富的愿望不适应;三是村“两委”班子之间的矛盾与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的要求不适应;四是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与班子新老交替的迫切要求不适应。有些村党支部免费公文网版权所有发展经济无思路、群众致富无门路,成为说话无人听、办事无人跟的软班子、穷班子。
  3、部分农村党员中存在“三多”的问题。即年龄大的多、文化低的多、缺少致富技能的多。
  二、对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建议
  1、要创新长效的学习载体。要认真总结前阶段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学习与实践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学习管理制度,各级党员干部要养成“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良好习惯,要积极创新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载体,帮助和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围绕实践“三个代表”,深化农村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从而把“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要求落到实处。党员要熟悉《党章》和发展党员程序,加强对党的知识的掌握。各级党组织在抓基层党建工作中,要将党的重要思想、基本知识、政策方针贯穿其中,可以开展党的知识学习班、党的知识竞赛等建立长效的学习载体。
  2、要完善党建工作 三级联创”机制。
  “五好”村支部建设着力在解决好“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上下功夫。在解决“有人管事”的问题上、首先要选好支部书记;其次要配强班子。在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上,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在发展方向上,坚持以服务农民为根本,注意速度与效益的统一;在发展的格局上,坚持集体经济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发展空间上,积极发挥本地优势,逐步融入县域经济体系,推动城乡联动;在发展方式上,因地制宜,实行多业并举,千方百计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解决“有章理事”问题上,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党内各项工作制度,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从而使村级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3、要强化农村党建工作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党建工工作责任制。领导干部要亲自挂点蹲点抓点,带头调研,带头部署,带头督查,使领导联系点成为党建示范点。二是充分发挥包村工作作用,对不同类型的村进行分类指导,因村施治,促进先进村上水平、中间村上台阶、后进村变面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基层,夯实基础,健全机制,在务实中落实,在落实中创新,在创新中加强。三是认真总结先进典型的经验和做法,抓好推广、完善和提高工作。有重点、有步骤地继续培植一批不同类型、各具特色、活力较强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广大群众共同前进,使他们学有榜样、做有标杆、赶有方向。四是加强调查研究,不断转化成果。针对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热点、难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县级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党建之我见
       最新党建意见
       两新组织党建意见
       和改进县直机关党建设意见
       推行农村党建三培养工程实施意见
       国有企业党建八条意
       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
       和改进街道社区党建设意见
       深人开展农村党建设三级联创活动…
       开展农村党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安排…
     
    发展农业专业协会提高农村产业化…
    油田开发部门领导竞聘演讲
    第三批拔尖人才表彰会议讲话
    美术老师教学回顾范文
    有关市科教重点的通告
    区建设局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
    以迎通车活动为契机推进将乐经济…
    竟选处级干部个人考察总结材料
    市医政重点
    治旱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做好降温降雪防范工作方案
    做好水利普查工作意见
    做好乡镇劳务工作安排意见
    做好农村统计工作安排意见
    做好双保行动工作总结
    做好双保行动工作总结
    做好党员培训工作安排意见
    做好安全生产及信访维稳工作
    做好城市建设工作报告
    做好党政工作报告
    党建工作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