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教育工作意见 >> 正文
国税系统教育培训意见

   

各辖市(区)局、市区各分局、市局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2009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冲刺年,也是加强“两基”工作主线,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基层税务管理能力的关键一年。全市国税系统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会会精神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省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按照“全员培训、系统学习、终身教育”的思路,大力实施人才强税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努力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种类齐全、素质全面的国税人才队伍,为我市国税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围绕上述指导思想,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全员培训为重点,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

结合省局教育培训要求和我局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市局系统“分级负责,脱产培训、短期学习、日常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脱产培训着重于基础性知识技能,短期学习着重于应急性知识技能,日常教育着重于操作性知识技能,互为补充。一是继续开展干部脱产培训。认真落实“在编干部每五年接受一次脱产培训”的要求,努力形成制度化的干部脱产培训、更新知识机制。脱产培训采取分级、分岗位、分年龄段培训的方法。根据实际确定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并直接组织市区人员进行培训。各辖市(区)局按照“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要求与市区一致、培训时间与市区错开、培训任务在年内完成”的原则,各自组织好本单位相关人员的脱产培训,并负责本单位培训人员的资料、证书管理工作。继去年系统内部组织窗口人员轮训后,今年将在市区、各辖市(区)局范围内,以征管一线管理岗位的干部为重点,以省税校为培训基地,组织300人左右、为期7--10天的片管员脱产培训,促进干部更新知识,掌握有关专门业务。二是认真组织形式多样的短期学习。继续由教育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协同配合,按照“急学急用、学以致用”的原则,组织好多种形式的“以会代训”和短期学习班(天数在3天以内)。年内,我们将根据能级的试行要求,重点组织好省局专业等级考试的有关配套培训,并根据有关业务部门的提出的滴裥枨螅适弊橹盟盟跋喙刂丁⑿氯慰啤⑺と沃芭嘌怠?/span>《税务行政复议规则》、中层干部理论学习等短期学习班。三是强化日常教育。日常政治学习一月不少于1次,日常业务学习一月不少于2次,由市区分局科所、农村分局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组织。日常政治、业务学习要进一步突出“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通过一线干部共同学习、相互启发,努力取得更大的实效。年内还要认真组织科级分局长参加省局培训,为省局第四届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班输送人才,推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以“**国税网上学校”为依托,积极开展网上教学

要进一步建好**国税内部网上“网上学校”,促进干部在线学习,使网络成为新时期国税机关开展教育培训的有效辅助工具。一是要及时通过“网上学校”,链接省税校学习网等内部学习网站,为干部学习获得各类学习资讯提供便利。二是要及时通过“网上学校”,发布有关学习教材、课程教案、辅导资料,供干部自学参考。特别是对省局专业等级考试的有关复习大纲、复习辅导资料,要及时发布,供干部下载、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教育局党风廉政建设意见
       认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
       反腐败廉政教育片观后感
       基础教育决定
       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和扩大整改成…
       搞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建立健全局党…
       市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意见
       司法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
       探索新机制落实新举措构筑党员教…
       教育系统寒假春节期间有关意见
     
    医疗质量提高演讲稿
    甘为人师教师演讲
    设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材料
    司法局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
    中国青年节演讲稿八荣八耻演讲二
    公文格式
    纪念建党86周年征文9
    市政工程管理年终总结
    组织部长党员服务讲话
    监察室干部竞聘演讲稿
    医疗系统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意
    党政系统部门工作考核管理办
    医疗系统绩效工资实施意见
    交通系统年终总结
    交通系统年度工作要点
    价格系统年度工作计划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建设意见
    半年人口计生系统情况报告
    运输系统民主评议推动会上的
    县区商务系统扶贫工作总结
    教育工作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