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教育工作意见 >> 正文
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安排意见

各镇乡、市级各部门: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李长春同志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去年12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视讯会议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履行党的十七大赋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职责和使命,要充分认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着眼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遵循未成年人成长的特点和规律,丰富内容形式,创新方法手段,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

一、强化领导,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体系

(一)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会,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充分发挥未成年人牵头责任部门工作积极性,开展特色鲜明的活动。坚持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为依据开展工作。坚持社会监督制度,聘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社会义务监督员,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和信箱,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做好创新案例的收集、上报工作,坚持工作信息报送制度,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信息的收集、编发和报送工作,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二)完善考核体系。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兼职队伍建设,大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比表彰活动,将评比表彰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工作之中。各镇乡要进一步完善对村组(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考核。做好社区(村)未成年人教育协调组织,加强社区(村)未成年人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二、抓阵地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一)加强社区、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积极开展农村未成年人活动站建设。加大对未成年人校外活动阵地建设、管理、利用的投入。建立有效的馆(园)校外联系制度,把校外活动列入学校教育计划;推动我市青少年科技馆、妇幼活动中心活动的开展。

(二)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加强家长学校的科学化教学、规范化管理,开展示范家长学校评选。加强社区(村)未成年人教育队伍建设,做好初中毕业生和辍学生的后续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工作。积极探索中小学生课外活动模式,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寒暑假期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三、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各项目标任务

(一)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落实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校长责任制,加强学校团、队建设。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完善思想品德课新课程体系。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加强中小学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继续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我市七一大西街小学、天河小学、七一中学、紫岩雨润中学、实验学校、汉旺学校、孝德中学、什地学校以及德阳市开展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联系点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普高完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乡镇党员深化教育培训意见
       教育局深化初中招生管理意见
       民政局开展换届选举部署讲话
       教育局加强技能管理意见
       民政局加强教育督导发展意见
       党委干部培训教育意见
       薄弱学校教育均衡发展意见
       基础教育招生管理意见
       整治教育乱收费意见
     
    200国税局执法服务发展计划
    区域加快经济建设若干意见
    医院纠正行风整治情况报告
    国土部门领导述职述廉
    竞聘护士长演讲稿2
    农业经济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科技局项目建设总结
    市城管支队半年总结
    两会精神学习感悟
    干部学习心得
    半年人口计生系统情况报告
    老年人权益保护讲稿
    未成年人素质教育方案
    200年人口普查方案
    区青年人才座谈会发言材料
    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社区未成年人三理教育经验材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交流材
    团市委青年人才交流材料
    团队组织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
    教育工作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