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工作要点 >> 正文
畜牧局半年总结及下步要点

  今年上半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及各乡镇、办事处的密切配合下,紧紧围绕全年工作任务及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不断调整养殖业结构,改善养殖生产环境,勤政务实,认真执法,搞好服务,使我市的养殖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畜牧水产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1、生猪出栏25.86万头,存栏30.9万头,分别比去年增长10.2%和1.6%;2、商品肉牛出栏1.4万头,比去年增长16.6%;3、家禽出笼476.2万羽,存笼656万羽,分别比去年增长3.3%和0.5%;4、禽蛋产量5258吨,比去年增长5.2%;5、肉类总产30250吨,比去年增长8.5%;6、水产品产量16100吨,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7100吨,分别比去年增长6.6%和16%。

  (二)上半年养殖业运行特点

  1、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仔猪补栏快。全市生猪散养户空栏率小于5%,规模养猪场生猪生产总量呈上升趋势。上半年生猪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家禽生产逐渐恢复。今年年初,由于受禽流感的影响,家禽特别是水禽生产明显滑坡,禽流感过后,家禽养殖呈恢复性增长。目前,家禽生产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所有山塘水库边形成了有水就有鸭的良好局面。

  3、牛、羊及牧草生产有所突破。今年以来,活牛及肉牛市场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奶肉牛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各乡镇办出台的一系列扶持种草养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养牛的积极性,一批种草养牛户、繁殖小牛户发展起来。养羊生产由于小尾寒羊、南江黄羊在我市落户并持续发展,养羊、养牛成为畜牧业增长的一个亮点。

  4、水产养殖模式发生变化,名优特新水产品养殖力度加大。水产养殖由过去的混养、人放天养向主养、单养、精养模式改变,立体化养殖模式在我市的一些山塘水库得到了推广。今年上半年,水产品价格直线上扬,养殖效益大大提高。名特优新水产品如:xx银鲫、彭泽鲫、鳜鱼、淡水珍珠等一些特种水产品落户我市,并形成规模化养殖势头。

  (三)上半年工作成绩

  1、畜禽生产由数量扩张向注重质量的无公害方向转变。在生猪生产保持良好增长的过程中,我们以无公害生产为突破口,培植养猪大户发展无公害优质生猪,并在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扶助,今年,我们以发展生态牧业小区为重点,加快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步伐。

  2、种草养畜和奶肉牛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发展。今年,全市种草养牛、养羊发展势头较好,养牛、养羊生产在畜牧业中的比重提高,特别是奶肉牛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肉牛品种,还培植了一大批养牛专业户,为今后牛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动物防疫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今年年初,我市对口蹄疫、猪瘟实施强制免疫,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迈出了新的一步,全市牲畜强制免疫密度达100%。特别是4月份实施的仔猪调入准调证制度,有效地控制了我市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大大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4、名优特新水产品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xx银鲫已初具产业化规模,全市异育银鲫(xx银鲫)养殖水面达7000多亩,其它特种水产如彭泽鲫、鳜鱼、叉尾鮰、中华绒蟹、南美白对虾、淡水珍珠等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效益可观。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共青团香莲乡半年总结及下半年要…
       菏泽市贸促会半年总结暨下半年要…
       200年市纪检要点
       200年人大要点
       市200年人才要点
       200年乡综治要点
       200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点
       镇200年综治要点
       200年计生要点
       200年人口计生要点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自评报告
    市检察院中层干部集训班讲话
    200小学安全计划
    区委优化换届选举发展意见
    交警大队宣传工作汇报
    学校党员创先争优体会
    国土局强化理论教育整改计划
    校学生爱伤害案件中学校应如何承…
    新世纪专业秘书2
    创新安全教育载体促进企业和谐发…
    畜牧业生产形式转变工作意见
    环保局半年工作计划
    安监局半年总结
    交通运输局半年总结
    济贸局半年情况报告
    市文广新局半年总结
    畜牧局党员教育活动方案
    畜牧兽医站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畜牧局畜牧经济管理交流材料
    畜牧局防疫检疫交流材料
    工作要点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