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工作要点 >> 正文
信访要点

2009年信访工作要点 2009年信访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司法行政工作,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谋划和推动信访工作。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畅通信访渠道,确保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着力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富裕文明的新苍溪做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思路
按照“联系群众、了解民情、维护权益、促进稳定”的要求,突出贯彻《信访条例》一条主线,认真落实信访工作领导和目标管理两个责任制;以“关注民生、关爱民生、改善民生、为民服务”为出发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热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综合协调、督查督办”三项职能,在“解民忧,化民怨、办实事”上下功夫,提高信访工作效率,实现信访工作新的突破。
三、重点工作
一是要加强信访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主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股室、所协调配合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地预防和解决信访问题,紧紧抓住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关键,统筹协调好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与稳定、效率与公平以及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关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努力化解矛盾纠纷,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二是要加大信访工作的宣传力度。认真组织广大司法干警学习《信访工作条例》,深刻理解信访工作的深刻内涵,把信访工作的内容学懂弄通,充分运用信访工作的条例内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同时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信访工作《条例》精神,使人民群众了解《条例》、充分运用《条例》来解决自己的切身利益问题。
  三是要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改善民生是治国理政的根本。要进一步健全信访工作制度,落实惠民政策,以“接待群众要热心、听取意见要耐心、解决问题要真心、改正错误有决心”的四心服务,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面对苍溪经济发展,许多重大项目上马开工,涉及民生问题突出,要充分运用司法行政工作职责,严格司法程序,主动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克服困难、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努力在经济发展中注重民意、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普惠于广大群众、特惠于困难群体,使苍溪经济发展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实现群众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三是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要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的新机制。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起信访工作责任制,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部门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统一领导、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切实做到“领导包案、分类处置、定期接待、首问负责、上门服务、回访考核、过失追究”的二十八字方针。扎实做好新时期期信访工作。
  四是要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也是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信访工作必须把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化解上来,对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小结及度要点
       机械工程学院党政要点
       联社四季度要点
       精神文明建设要点
       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点
       无线电管理要点
       县人大常委会要点
       度人事教育培训要点
       区检察院精神文明建设要点
       县农民工领导小组农民工要点
     
    桥隧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提…
    领导全区社区建设会议讲话
    城管执法局女子中队事迹交流材料
    企业对外接待治理办法
    中学致学生家长一封信
    有关县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部署的…
    学习贯彻党章巩固教育成果
    大学生活三句半
    试论基础教育减负
    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机关党建
    做好安全生产及信访维稳工作
    开展信访工作指导意见
    做好信访考察报告
    市党委召开信访大会讲话
    煤矿信访信息员责任状
    城建局信访教育交流材料
    建设局信访教育交流材料
    信访局执政为民交流材料
    加强信访工作交流材料
    不断加强信访工作交流材料
    工作要点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