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少先队工作计划 >> 正文
农村少先队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观念,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一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小学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切实抓好小学生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养成教育、法纪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以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和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活动为主轴,继续大力开展“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推动体验教育思想的深化和理论的发展,继续深化“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和“手拉手”活动,进一步抓好少先队工作,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创建“示范校”的全面推进服务,扎实工作,努力开拓我校少先队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学习和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重点加强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新学期,各中队要通过召开主题队会、座谈讨论、交流心得等方式,让队员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以实际行动实践党和国家的要求,通过加强中小队集体建设,积极创造学习、生活、实践和进步的乐园。
2.联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通过各类活动,正确引导队员们积极开展各种体验教育活动,培养队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按照体验教育的思想,继续深化“手拉手”、“雏鹰行动”等少先队长项活动。
三.工作要点: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
    本学期少先队要把少年儿童的思想到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把体验教育作为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认真实施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体验教育的实施意见》。要努力把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体验教育为载体,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参加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
把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根据学校实际,严格各种管理制度,加强文明礼仪常规教育和安全、法制等教育,通过晨会、早操时间的讲话、国旗下的讲话等途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讲究卫生意识,培养队员爱劳动的行为习惯,无论哪种渠道都是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促进体验教育的深化
     由于少年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是以学科的形式,而是依赖于自然事物或社会现象。因而培养队员的综合能力,除了在教学中体现综合性外,还要引导队员走进自然,融入社会,体验实际生活。通过开展相应的体验活动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角色,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战胜;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竞争;给孩子一个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如:开展“五自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中队少先队活动总结
       教育办少先队计划
       第二学期少先队计划
       少先队计划范文
       小学二年级少先队指导思想
       小学一年级少先队计划
       少先队德育计划范例
       少先队德育计划范文
       小学少先队德育计划
       学校德育少先队计划
     
    烟花大会安全保卫总结
    五四表彰讲话稿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
    知荣辱树新风共青团代表演讲
    世界环境日保护演讲稿
    开展粮食稳定增产实施意见
    宣传部长思想宣传总结会讲话
    食品药品监管党风廉政建设讲话
    赞颂园丁教师节演讲稿
    乡镇街道经济发展考核暂行办法实…
    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方案
    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方案
    争创农村公路示范县工作方案
    农村医疗救助工作规则
    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管理办法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管理办法
    农村社保实施工作意见
    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代表实施
    农村党建保障机制发展实施意
    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工作意见
    少先队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