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物价工作计划 >> 正文
物价局地区发展规划意见


 

    为贯彻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研究制定全省物价系统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日前,省物价局召开贯彻落实《纲要》座谈会,与珠三角9个市的物价局主要负责人共同商讨运用价格手段推动珠三角地区加快改革发展的大计。省物价局局领导,各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在热烈的讨论中,与会人员围绕如何贯彻落实《纲要》,畅所欲言、各抒已见。会议认为,《纲要》是新时期对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加快珠三角地区的改革发展,不仅对广东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而且是带动全国发展的强大引擎。这标志着珠三角地区的改革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标志着珠三角地区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意义重大,关系重大,影响深远。《纲要》有多处涉及价格工作,如“实现珠三角区域内油、气、电同网同价”,“探索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性价格政策”,“率先实行审批管理零收费制度”,“推进资源性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等等。会议认为,价格是综合性指标,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价格杠杆是调节、促进、发展经济的重要杠杆,《纲要》赋予价格工作光荣而繁重的任务,物价部门要把握机遇,统筹协调,在先行先试中坚持先行,充分运用价格杠杆推动珠三角地区加快改革发展。


    会议认为,要继续发扬价格改革敢闯敢试的精神,按照促进发展、先行先试、整体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立足珠三角的战略定位,研究制定《纲要》的配套措施,充分运用价格手段推动新时期、新阶段珠三角地区的改革发展。重点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施支持性的价格政策,促进珠三角地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围绕珠三角地区重点发展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旅游业,大力清理整顿涉及服务业的各类收费,制定实施收费减免政策,减轻服务业收费负担;加快实现服务业用电、用水与普通工业用电、用水基本同价,近期重点推进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用电与普通工业用电基本同价。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的原则,制定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对可再生能源实行电力送出工程费用补偿,鼓励和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要积极运用差别价格政策,促进落后产业与产能淘汰,推动产业升级。


    二是实施统筹协调的价格政策,促进珠三角城乡区域一体化。在促进交通一体化方面,要在已实现广佛车辆年票互通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珠三角其他市的年票互通;根据国家实行的燃油税费改革,逐步取消区域内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积极推进高速公路电子联网收费,减少区域内高速公路收费站;理顺珠三角城际轨道、城市公交同城化及跨地区侯机等相关价格管理,完善地方铁路、民航、港口等重要交通运输价格政策,促进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在促进信息一体化方面,要合理调整固定电话网营业区间,积极运用价格政策推动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同时,要逐步推进珠三角区域内供气、供电同网同价和城乡区域供水同网同价。


    三是建立健全资源环境价格政策,促进珠三角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研究排污权初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物价局价格监督检查计划
       县委物价局市场价格管理总结
       物价局排涝水费征收意见
       物价局城市客运出租汽车运营价格…
       物价局城市客运出租汽车运营价格…
       物价局价格监管计划县
       物价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
       物价局加强价格监测网络建设计划
       物价局加强民生价格管理计划
       物价局发展价格调控计划
     
    两个文明建设总结表彰会讲话
    税务系统地税局多措并举落实科学…
    常务副市长在政务公开会的讲话
    办公室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局长国土资源管理会议讲话
    农产品交易会筹备规划
    县政府全体会上就农业农村讲话
    领导新农村建设读书班讲话
    证婚致辞
    原创首发公司产品推广计划书
    做好稳控物价工作意见
    物价局实行网络问政工作意见
    物价局年终工作计划
    稳定物价保障管理意见
    县物价局人员工作总结
    物价局民生服务交流材料
    物价局实践惠农政策交流材料
    物价局价格监督交流材料
    物价局服务水平总结材料
    物价局四五普法先进个人材料
    物价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