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物价工作计划 >> 正文
物价价格要点

制度,合理确定集体土地征用补偿标准。配合省局研究土地协议出让最低保护价和耕地开垦费标准,适时提出政策建议,适当提高最低保护价和耕地开垦费标准,并加强对执行最低保护价情况的督查,促进工业用地项目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三、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8、认真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价费政策。对照《常熟市物价局关于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价格意见》,加强优惠扶持政策落实的督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消除对服务业实施的各种差别价格政策。结合常熟实际,分类研究不同行业、不同阶段发展服务业的价格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
    9、大力扶持物流运输服务业。进一步清理整顿港口、道口、商城、园区收费,制定并实行有利于现代物流运输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适当调整航道过闸费和航养费标准,促进航道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结合我市计重收费实际,改革通行费标准统一模式,逐步推行差别化的通行费政策。清理汽车客运市场收费,贯彻《江苏省汽车客运站收费规则》,减轻企业和旅客负担。
    10、继续贯彻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积极探索运用价费政策促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和江苏省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精神,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普通商品房及其物业收费的监管。完善普通商品住宅价格管理,加强对商品房社会成本监审。及时监测发布商品房价格、成本信息,引导市场价格走势,从严监管住房价格违规行为。
    11、完善服务行业价格管理。贯彻《医院医疗成本测算办法》,研究单病种收费办法,制定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审议制度。进一步调整完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规范医疗服务价格行为。疏导教育收费,形成合理的收费标准结构。进一步协调和规范全市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加强景区范围内垄断性价格的管理。构建公平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推行市政公用设施有偿服务与有偿使用。完善有线(数字)电视收费管理办法。开展涉及服务业的资格认证、考试、培训收费的清理,优化服务业发展软环境。
    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加强农村价格工作。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服务农村“新五件实事”工作,积极参与农村保障制度建设,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农民建房价费监管,服务农村公用事业发展。继续清理整顿涉农收费,巩固涉农收费公示制成果。大力落实进城务工农民与城市居民在教育、就业等方面同等待遇的价费政策。完善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切实把各项涉农价费政策落到实处。
    1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深化涉农价费改革,利用价格杠杆服务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深入推行“价格致富工程”,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完善与农业龙头企业、种养专业户建立价格工作联系点制度,扩大联系点范围,认真做好价格服务工作。大力清理涉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收费项目与收费标准,研究制定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价费扶持政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
    14、完善涉农价费政策。认真落实对家禽业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政策。配合有关部门落实粮食补贴政策,制定短缺的重点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加强粮价监控,保持粮食价格合理水平。完善农资价格管理,努力降低农业生产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市物价局总结及初步打算
       党员先进性教育方案物价
       物价局党员先进性教育党组成员活…
       县物价局创建文明单位方案
       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做好稳定物价
       推进物价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信访制度物价局
       物价局优化价格环境计划
       物价局改进价格服务计划
       物价局文明创新发展计划
     
    市安监部门安全生产情形及来年规…
    坚持科学发展观开创食品药品监管…
    汶川地震后入党申请书
    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指导意见
    文化馆春节联欢会主持词
    纪检心得体会纪检意想不到加入意…
    民政局民政计划
    谱写依法治理新篇章市依法治市课…
    处级领导人员述学述职述廉制度
    八荣八耻荣辱观是企业和谐发展基…
    做好稳控物价工作意见
    农业用水价格管理办法
    推进价格调控工作意见
    物价局实行网络问政工作意见
    价格系统年度工作计划
    化肥价格监管工作意见
    加强建材价格管理工作意见
    加强灾区价格调控管理工作意
    加强价格调控活动方案
    做好市场价格监管工作意见
    物价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