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学校工作计划 >> 正文
学校上年汇报

本学期以来,我们紧紧围绕教育局部署的二十项重点工作,再次创业《实施方案》,及年度考核目标,坚持质量第一要务的思想,狠抓落实,开拓创新,学校各方面工作有了较大起色。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创先争优,不断加强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局党委要求,我校专门设立学校党总支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建立完善各项制度,为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为便于组织生活的开展,学校党总支对党员按文、理科重新划分支部。同时,注重在青年教师中培养与发展党员。近年来,有15名青年教师加入党组织,青年党员教师已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骨干。

二是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围绕二十项重点工作,正月初七开始,我们即召集中层以上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大揭摆、大讨论。查问题、找不足,明确上半年奋斗目标,进一步理顺管理渠道,为新学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开学以来,校级领导带头指纹签到,带头值周、值班,24小时吃住在校,并分包学科、坚持落实听评课制度,推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

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了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班子成员签订了廉政建设责任状;针对各自工作,制定了相应廉政风险预警方案。对职称评聘、年度考核等重大问题,严格执行民主议事制度,自觉按程序办事。严格落实市委再次创业十二条纪律的规定,对照要求,严查问题,整顿落实,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作风建设。

(二)、实施“名师工程”和“优课引领工程”,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落实“名师工程”。根据教育局的部署,开学不久,我校即启动了“名师工程”。各教研组、备课组按计划启动了汇报课、评优课;通过逐级评选,产生了全市、学校“三名”人选。前不久,我们进行了隆重表彰。

二是加强教师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带动作用。四月份,相继组织了“师德师风”培训会、“素质教育”培训会、“高效课堂”培训会等,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先后派出高三骨干教师到北京、石家庄、郑州外出学习培训,开阔眼界、取长补短,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全力做好高三备考,狠抓质量第一要务。

开学以来,我校以高三备考为重点,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把高考奖金前置、高考目标逐层分解、召开备考誓师大会等,全校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备考氛围。启动高三教师全员坐班制度,强化弱科辅导力度。设立心理咨询室、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对学生的学法与心理指导。抓住二轮复习这一关键,依托社会热点,对课本知识大胆取舍,重组专题;化大专题为小专题,以练促讲,讲练结合,较好地提高了训练质量。在今年的高考中,我校一本上线总人数、纯文理科一本上线数、二本以上上线数、美术特长生名校上线数,创四项历史之最。全市文科前十名中,我校学生分获第三、第五、第八名,取得了较理想的成绩。

(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创建高效课堂。针对学校实际,我们提出了“两个百分之百”的目标(即课堂上让100%的学生听懂,通过课后辅导让100%的学生学会),提出了“注重基础、降低难度,强力纠错,适时反复,善于总结”这一符合三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思路。进一步明确了教师课前候课、教学反思、集体备课的要求;严格执行中层领导听、评课制度、包科制度,强化教学督导。今年3月,我校被授予省区域基础教育改革综合实验项目“武安市实验区实验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校总务部署
       学校团委规划
       校教务处全年安排
       中学党支部全年规划
       某小学卫生规划
       学校德育全年部署
       小学劳动教研规划
       小学美术教研安排
       农村小学教研安排
       新学期科研安排
     
    县委书记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
    汛期安全生产情况总结
    乡长经济会议讲话
    市委领导在知识产权保护及执法会…
    庆七一民族文艺展演讲话
    第四届全民运动会动员大会讲话
    幼儿园论文家长目和内容
    街道完善节能减排部署讲话
    旧县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典型材料
    党生日最新入党思想汇报
    中小学校舍收费优惠实施意见
    加强春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意
    学校安全督查情况报告
    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工作意
    学校周边安全预防工作方案
    学校安全单位总结
    中小学校舍安全专题调度会召
    教育局发展学校管理交流材料
    教育局加强学校管理交流材料
    教育局强化学校管理交流材料
    学校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