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 >> 正文
小学春季学期计划

2009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和北京奥运举办之年,认真规划和扎实做好各项教育工作,对于全面提升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尽快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对教育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办环境优美、队伍优秀、管理优良、成果优异的学校,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办学目标,牢牢把握“教育观念要有新跨越,学校管理要有新举措,校园建设要有新变化,教育质量要上新台阶”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启动红联村小校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巩固和扩大“四配套”工程的建设成果,提升学校硬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益;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优质化内涵;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又好又快地建设和谐校园。

  ★工作目标

  1、保持事业高位发展。不断提高1.5~3周岁婴幼儿入托率;适龄幼儿入园率、小学“四率”、残疾儿童和贫困学生入学率均保持100%;积极吸纳外来工子女入学。

  2、全面启动红联小学、红联幼儿园扩建工程。上半年完成红线圈定、征地、施工设计、围墙等工作,确保第一幢楼在七月初动工基建。

  3、进一步提高对“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思想认识,全面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毕业班三科合格率达到95%。

  4、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章办事,依法治校,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和谐发展氛围,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主要措施

  一、坚持“以德立校”,建设文明和谐校园。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本学期,在广大教职员工认真执行“八条承诺”的基础上,开展“学校是我家”主题教育活动,具体从“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工作、我爱我的学校”三个层面展开,分“学习讨论、对照检查、整改提高、总结表彰”四个阶段进行。结合每月“温馨办公室”评比活动、六月份的学年度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活动,树立一批受学生爱戴、受家长欢迎、受同事佩服、让领导放心的先进典型,从而推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和群体形象,提升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

  本学年,为激发教师潜能,强化个人特长,学校将在学期末增设多种单项奖,如:最佳爱心奖、最佳辅导奖、最佳读书奖、最佳协作奖等等。通过发现教师在工作中显现出的闪光点,并予以强化与彰显,使所有的教师张扬各有所长的优势,形成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2、建立常规管理新秩序。

  “平安”、“绿色”、“和谐”是当前学校常规管理新的建设要求,全体教职员工要切实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到学校常规管理当中。

  “平安”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是遵章守纪。有了良好的纪律,才会有平安的校园。我们要利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把《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的若干重点条款作为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动作”进行学习与遵守。第二是教学活动的安全,要在保证环境设施安全的前提下,注重师生教学活动的安全,特别是体育课、综合实践课以及上专用教室的课,相关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学校将着手建立和执行教育教学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第三是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总务部门要细致做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春教务处学期计划
       网络部计划
       新学年学习部计划
       学习部计划
       学年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计划
       电力电网生产各项计划思路
       质量技术监督局团支部计划
       08创建文明卫生县城方案
       农信社纪检监察计划
       农业局计划
     
    谈谈怎样写好调查报告
    元旦联欢会主持词
    大厦停车场管理计划书
    审计厅年终工作计划
    市供销社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
    镇政府人大会报告
    幼儿园申报材料
    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和谐龙…
    电力安全征文让平安永相随
    5.2四川汶川强烈地震感人事迹动人…
    春季传染病及突发事件防治工
    加强中小学老师团队建设意见
    中小学校舍收费优惠实施意见
    加强春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意
    春季造林绿化工作指导意见
    中小学教师培训站规划工作意
    中小学老师参加远程培训管理
    加强中小学老师队伍建设意见
    养殖户开展春季生产工作意见
    春季动物防疫情况报告
    年度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