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材料 >> 事迹材料 >> 正文
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奉献青春谱华章
──记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妇联主席郭红
  
  郭红,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妇联主席,中共党员,1986年从事妇女工作。十七年来,她把全部的精力和满腔的热情都投入到她所钟爱的妇联事业上,用青春之笔,蘸满浓浓的情愫,无怨无悔地谱写着人生理想的篇章。她曾多次受到市、区的表彰和奖励,连续六年被评为龙山区优秀干部,两届连任区人大常委、市人大代表。2000年,被评为省级优秀妇女干部,她领导的龙山区妇联也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妇联组织。
        一、心系事业,务实创新,全力开创妇联工作新局面
  她热爱妇女事业,从走进妇联的那一天起,她就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紧紧地和妇女工作联系在一起,全身心地推进妇女事业。她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在工作中,她勤于思考,勇于奉献,求真务实,形成了独特的工作思路和创新的工作能力。
  她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情,提出了以“三大主体”活动(双学双比活动、巾帼建功活动、文明家庭活动)为主线,贯穿于全区妇女工作的始终,使之成为龙山区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她认真总结了十年来“双学双比”活动的成果,结合龙山区地处近郊的现实,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双学双比”活动的内容,把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放在帮助广大妇女增收致富上来。她注重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培训活动,全面提高了全区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和城市下岗女工增收致富、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几年来,全区受训的妇女达5000余人,有2730名妇女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她着眼全区企业改制的实际,丰富了“巾帼建功”活动的内涵,使巾帼岗位名星和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向全区各行各业,特别是向民营企业广泛铺开,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
她紧扣龙山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领导区妇联以“美化家庭,爱我龙山”为题,在城市开展了创建文明家庭活动,在农村开展了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向孤寡老人、失学儿童、贫困家庭献爱心。仅两年来,就为16个孤寡老人解决了生活问题,为268个失学儿童解决了就学问题,帮助187户贫困家庭解决了生活问题。目前,全区共创建城市文明家庭2860户,农村十星级文明户200户。
二、情牵姐妹,伸张正义,极力维护妇女儿童的权益
郭红同志怀着对事业的执著,对妇联工作的一腔热血,对妇女儿童的满腔热情,广泛联系社会各界,积极沟通协调,奔走呼唤,凭借忘我的工作影响人、凭借人格的力量感召人,全力维护妇女儿童的权益。
她坚持从抓根本入手,广泛宣传,不断提高维权工作的能力。她把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吉林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及各种法律知识,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都要举办两期妇女干部学习法律知识培训班,三次法律知识问题答卷。坚持两年举办一次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单、板报、标语等各种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全区广大妇女的维权意识和各种法律知识,增强了全区各级妇女组织、妇女干部和广大妇女学法、用法、运用法律维护权益的自觉性。
她坚持从抓案件入手,运用法律,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她以对妇女群众高度负责的赤诚之心,忠实地履行妇联干部的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调公、检、法等部门为受害妇女申张正义,解救了无数个受害妇女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街道办事处主任事迹材料
       申报五四红旗团组织事迹材料
       申报先进学校事迹材料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先进事迹
       同志度先进事迹
       团市委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事迹材…
       市级先进工会事迹材料
       电信分公司营业班创省级青年文明…
       推荐收费站为市青年文明号事迹材…
       法院民庭申报集体二等功事迹材料
     
    财务处长就职演讲
    省教育厅教研室指导意见
    预备党员践行科学发展观思想汇报
    大学教务处长述职报告
    新年三句半台词
    共建和谐社会抒发崇高理想演讲
    最新个人党性分析材料
    秋季学期幼儿园园长致辞
    居民区动物管理通知
    集团度半年安全总结
    门户网站维护管理办法
    推进妇女创业小额贷款工作意
    患者权益维护机制建设意见
    促进妇女就业推动会的发言
    电气设备维护检修协议
    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经验交流
    环保局维护稳定整顿方案
    三八妇女节促销活动企划案
    学校庆三八妇女节活动策划方
    社区庆三八妇女节活动方案
    事迹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