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材料 >> 推荐材料 >> 正文
集体企业团组织青年文明号推荐材料

针对这样的特殊性,这里的现场管理也抓得最严,从设备、照明、熨烫台、水槽、墙角到衣服的半成品、在制品、成品都要求定置摆放,车间主任随时要求生产线上青年职工进行保洁工作,一切做到井然有序。青年文明号生产线三车间主要生产劳保用品如手套、手闷子、工作帽等,针对该车间布灰尘较大的情况,在她们穿戴好劳保用品的用时,团支部发动生产流水线上青年职工随时注意保洁工作,碎布渣立即放入生产垃圾筒内,不得随意在地上乱堆乱放,以保持空气清洁、环境整齐有序。并制定了《青年文明号活动记录》方案,每月不定期进行一次活动抽查,内容包括:劳保用品穿戴、环境卫生、安全操作、定置情况等方面,严格按照《青年文明安全监督岗管理办法》执行考核,在团支部的有力协助下,车间现场管理成效显著,多次受到前来参观的各级领导及来自新加坡、南非、香港、台湾等外籍、外地客商的一致好评。

    3、青年文明号集体积极发挥作用,强化政治思想工作,以优质的服务态度促进厂部生产经营工作,并为培养“四有”职工队伍做出贡献

    我厂因属集体企业,本厂职工大多是家属工,存在着文化层次普遍较为偏低且女职工较为集中的现象,针对这一特殊性质,团支部始终把青年文明号集体青工思想素质作为工作重心来抓,坚持爱党、爱国、爱厂、爱岗的学习培训,使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自觉抵制“黄、赌、毒”的侵蚀,规范青工文明用语,争做文明青工,认清市场危机形势,引导青工正确认识、充分理解、热情支持并积极参予改革,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他们自觉遵守厂部的劳动纪律和工艺纪律,基本杜绝了无故请假或电话请假现象,一年中,电话请假和无故旷工者不超过5人,出勤率达到了99.7%,青年文明号生产线集体发挥积极作用,为职工队伍建设做出了贡献。

    由于目前服装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厂生产情况常会出现忙闲不均的现象,结合实际情况,在请示贵州铝厂团委和工贸总公司团委后,今年,我厂团支部将原来青年文明号集体生产线上的服务明星评比从每月一星改为了每季一星的评比,这加大了评比的难度和竞争的激烈程度,对青工自身的要求也提高了,从评比的效果来看,青年文明号生产线上青年职工的工作自觉性提高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都得到了提高。无论是接待外地客商的参观和洽谈业务,还是为贵铝职工调换尺寸不合的工作服等,他们都能做到笑脸相迎,热情服务,从未发生过一起扯皮推诿现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广泛的称赞和肯定。

    4、大力开展降本降费活动,创新创效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1)、华光服装厂生产的劳保手套在市场上非常畅销,但其中长、短帆手套中的四指和无名指长年采用同一种工艺,制作繁琐且外形不好看、易断针,今年,团支部针对这个问题,组织各工艺岗位上的青工经过多方研究与试制提出:将四个手指改成相同工艺制作,统一采用一根布条上到底,中间不断开的方法,结果外观不仅美观,而且一双手套平均节约手套布条0.032米,按一个月15000双手套的生产计划,每月要节约帆布480米,每米4.48元,共计节约金额2150.4元,一年可以为厂部节省成本开支25808.8元。

    (2)、为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结合华光服装厂厂部提出的“多品种、小规模”的发展方向,今年厂团支部还重点进行了新产品的开发工作,通过了解,目前市场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自学考试先进考点学校推荐材料
       先进基层党组织推荐材料
       市优秀组织者人选推荐材料
       同志升任主任科员推荐材料
       优质服务标兵事迹推荐
       质监局办案能手个人事迹推荐
       先进组织单位推荐
       优秀党务者事迹推荐
       满意集体推荐材料
       县党员模范干部推荐材料
     
    致小区居民一封信
    元宵节灯谜3
    贯彻落实四川省加快灾后恢复重建…
    计生局计划生育节育并发症人员生…
    省人大会议上的讲话
    医院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方案
    五四表彰会上总结讲话
    全矿知识分子座谈会讲话提纲
    高校学生会部门思考计划范本
    总结乡镇
    加强企业党员建设意见
    治理违法排污企业工作方案
    支持重点工企业发展工作方案
    企业一套表改革实施意见
    创建诚信企业实施意见
    集体林权体改工作意见
    企业工资集体商讨实施工作意
    科技创新让企业腾飞工作意见
    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意见
    10强企业稳定增长工作报告
    推荐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