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材料 >> 经验材料 >> 正文
县农村能源办提案转化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县农村能源办提案转化工作经验材料

落实承办责任  强化工作措施
为实现提案转化尽职尽责

(2009年12月2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今年3月召开的全县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交办会上,——委员《关于加强农村沼气池质量管理的建议》和王强委员《关于对不能正常使用的沼气池及时组织维修的建议》两份提案交由能源办办理。其中,县政协将《关于加强农村沼气池质量管理的建议》提案列为主席督办提案,由——副主席领衔督办。接到承办任务后,我们认真围绕提案要求找差距,主动与委员联系征求办理意见,强化办理措施,落实承办责任,实现了委员提案成果的转化,委员表示满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措施,明确责任

为把委员的提案落实好,真正把农村沼气建设办成扶贫到农户的清洁工程、民心工程、惠民工程,我们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责任。一是成立了提案办理工作小组,由我任组长,并配备了工作小组成员,确定了专人专抓。——副主席多次带领提案办理工作组,深入到建池户和委员中,听取对沼气池管理的意见建议,为提案办理奠定了基础。二是建立沼气建设区域管理责任制,实行干部分片包干,绩效挂钩,将农村沼气建设的质量管理纳入干部年度目标考核。三是明确了各项目乡镇具体专抓的能源专干,同时确定重点项目村的村主干任沼气建设联络员,健全了沼气管理网络。

二、转变观念,调整思路

建池质量是农村沼气池的生命线,把好建设质量关是农村能源建设工作的关键。为改变农村沼气建设“一年好,二年差,三年四年就趴架”的现状,我们以办理提案为契机,调整思路,转变观念,把工作着力点由过去的重建设轻管理调整到建管并重、以管为主的工作思路上来,既注重施工数量,更突出施工质量;既注重“三改”(改栏、改厨、改厕)配套建设,更突出后续管理服务;既注重生活用能,更突出综合效益的发挥,让建池农户真正得到实惠。今年我们承建的2121口农村沼气池,无论质量还是工艺水平比过去都有了明显提高。

三、全面普查,澄清底子

我县的农村沼气建设有十多年时间,因多种原因,后续管理一直没有跟上,不少沼气池因缺少维护而不能正常使用。为全面掌握已建沼气池的数量和使用状况,今年 6至7月,我办对全县已建沼气池进行了一次大普查,摸清了全县已建沼气池的底子,做到了心中有数,并按沼气池的使用状况,分年度、分类别建立永久性台帐,对不能发挥效益的沼气池特别是废池分年度制定了整改维修计划,逐年进行整改、维修,逐步恢复和提高已建沼气池的使用效能。

四、培训队伍,确保质量

在今年的能源项目建设中,我们本着质量第一的宗旨,从抓技术培训入手,切实加强技术队伍的管理,坚持做到“四个统一”。一是统一持证上岗。从事沼气池施工的技术员必须取得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二是统一技术标准。严格按照国家、省制订颁布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建设。三是统一调配技术员。施工技术员同县能源办签订合同,县能源办对技术员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施工。四是统一配套标准。要求建池户实行“一池三改”(即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栏)配套建设。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技术管理,施工人员技能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全县已取得资质证的40余名沼气技术员现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市直属机机关党建经验交流材料
       医院打击商业贿赂经验材料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经验…
       农村卫生汇报会交流材料
       非公企业党建经验材料
       电业局创建学习型企业经验材料
       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户政科党支部建…
       工商局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经验材料
       企业政工职评经验材料
       市人口计生委党总支党建经验交流…
     
    副乡长任职讲说材料
    巩固国税崭新面貌
    中学体育卫生自查报告
    副州长就卫生方面的发言
    监狱长监狱庆国庆文艺演出时讲话
    工商局执法经验材料依法行政和谐…
    最新商场新春领导讲话
    文明礼仪主题班会策划方案
    庆年三八妇女节演讲稿
    县教育局申请市级精神文明单位报…
    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方案
    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方案
    争创农村公路示范县工作方案
    农村医疗救助工作规则
    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管理办法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管理办法
    农村社保实施工作意见
    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代表实施
    农村党建保障机制发展实施意
    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工作意见
    经验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