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材料 >> 经验材料 >> 正文
镇创建五个好党委经验材料

凝心聚力抓党建 快车疾驰求发展—清河镇创建“五个好”党委经验材料
  清河镇所辖土地总面积33.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4.7万亩。全镇共有30个行政村、36个党支部、868名党员,其中农村党支部30个、农民党员722名。近年来,镇党委按照区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本着求真务实的作风,把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载体,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总抓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农村工作大局,以创建“五个好”党委为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切实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加快了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

下面,我向同志们汇报一下清河镇在“三级联创”活动中争创“五个好”党委的一些具体做法,恳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抓好班子建设,加大“火车头”的“牵引力”

我们镇党委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抓起,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同心同德,勤政廉政,为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形象一点儿讲,我们的领导班子就像动力十足的火车头,牵引着全镇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快速向前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镇党委议事规则。班子的“一把手”以身作则,当班长不当家长,高人一筹不高人一等,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体干部、党员。我们严格对待党内生活,在民主生活会上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具体责任人,确保整改措施落到实处。我们非常注重加强团结,干部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关心、互相提醒,坚持有基础的团结、有原则的团结、有核心的团结、能经得住各种考验的团结,班子成员分工不分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带领全镇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核心动力。我们坚持正确的权力观,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真正把手中的权力作为为党工作、为群众服务的工具,树立起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保证了我们能够真正把稳人心、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抓具体、做到位,也很好的树立起了党委、政府在广大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使基层党组织成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持社会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在基层组织建设上,清河镇党委以“五个好”为标准,通过“两推一选”用人,推行了新的选人用人机制,两年来,共调整了15个嘎查村党支部班子,将3个支部班子合并成了1个联合支部。这些做法,改变了两委班子不和、互相扯皮、软弱涣散的现状,减轻了农民负担,更好地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加了群众的信任度,强化了全镇30个村的党组织能力。

二、注重队伍建设,形成党员队伍的整体带动力

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上,我们根据农村工作实际,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使党员干部不仅能够很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还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效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首先,镇党委坚持标准、程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我们根据实际,制定了发展党员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健全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和考察制度,加大了发展年轻党员的工作力度,做到了坚持标准不放松、执行程序不走样。三年来,共发展党员7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8名,保证了基层党组织队伍的发展壮大。其次,镇党委加强了对无职党员的教育管理。我们把无职党员按年龄划分了三个层面进行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社区党建经验材料党旗社区飘扬
       企业党建经验材料
       农民增收致富经验材料农字企业富…
       公路局建设学习型机关经验交流材…
       信访经验材料坚持积极预防方针主…
       县委做好政协经验材料
       发展县域民族经济经验材料
       县直属机关党委经验交流材料
       发展循环经济经验材料
       乡镇创建全国文明村镇经验材料
     
    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农村建设…
    最新半年安全总结
    煤矿行政党委计划
    学生清明扫墓仪式讲话
    办公室规章制度2
    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讲话
    食品安全先进单位表彰通知
    年全省建筑行业安全生产计划
    房管局房产设施管理办法
    教育工会意见
    卫生部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方
    创建电子政务管理办法
    乡镇创先争优工作方案
    国家级果业示范园创建工作安
    创建诚信企业实施意见
    日光温室创建政策扶持工作意
    创建中医药示范县工作方案
    创建新农村示范点补助方案
    移民新村创建工作方案
    开展基层组织创建年活动方案
    经验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