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实习报告 >> 正文
大学生绿色动力能源厂实习报告

通过实习使我更多地接触社会,实践于社会,从而培养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基础的专业技能,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天能动力国际有限公司于1986年正式成立。集团位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界的“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浙江长兴。天能动力为中国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商,主要从事铅酸、镍氢及锂离子等动力电池、电动车用电子电器、风能及太阳能储能电池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由浙江天能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人民币新建的一家现代化企业。专业生产电动车用蓄电池及其配套产品,年产销售量占全国同行业的52%,市场覆盖率达92%。项目一期工程固定资产投资近4亿元人民币,目前8万平方米的主厂房以及技术中心等配套设施已经全面建成,部分机器设备陆续进场使用。正常生产后可实现年销收入10亿元人民币,上缴税收1.35亿元人民币,并可吸纳2500个劳动力就业。二期工程建成后,总建筑面积达80万平方米,年可实现产值35亿元,用工突破3000人,并将成为中国最大的蓄电池生产基地。

二、实习内容

1、蓄电池分类

按我国有关标准规定主要蓄电池系列产品有:

起动型蓄电池:主要用于汽车、拖拉机、柴油机船舶等起动和照明。

固定型蓄电池:主要用于通讯、发电厂、计算机系统作为保护、自动控制的备用电源。

牵引型蓄电池:主要用于各种蓄电池车、叉车、铲车等动力电源。

铁路用蓄电池:主要用于铁路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客车起动、照明之动力。

摩托车蓄电池:主要用于各种规格摩托车起动和照明。

煤矿用蓄电池:主要用于电力机车牵引动力电源。

储能用蓄电池:主要用于风力、水力发电电能储存。

按蓄电池极板结构分类:有形成式、涂膏式和管式蓄电池。

按蓄电池盖和结构分类:有开口式、排气式、防酸隔爆式和密封阀控式蓄电池。

按蓄电池维护方式分类:有普通式、少维护式、免维护式蓄电池。

2、铅蓄电池工作原理

铅蓄电池由正极板群、负极板群、电解液和容器等组成。充电后的正极板是棕褐色的二氧化铅(pbo2),负极板是灰色的绒状铅(pb),当两极板放置在浓度为27%~37%的硫酸(h2so4)水溶液中时,极板的铅和硫酸发生化学反应,二价的铅正离子(pb2+)转移到电解液中,在负极板上留下两个电子(2e-)。由于正负电荷的引力,铅正离子聚集在负极板的周围,而正极板在电解液中水分子作用下有少量的二氧化铅(pbo2)渗入电解液,其中两价的氧离子和水化合,使二氧化铅分子变成可离解的一种不稳定的物质——氢氧化铅〔〕。氢氧化铅由4价的铅正离子(pb4+)和4个氢氧根〔4(oh)-〕组成。4价的铅正离子(pb4+)留在正极板上,使正极板带正电。由于负极板带负电,因而两极板间就产生了一定的电位差,这就是电池的电动势。当接通外电路,电流即由正极流向负极。在放电过程中,负极板上的电子不断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板,这时在电解液内部因硫酸分子电离成氢正离子(h+)和硫酸根负离子(so42-),在离子电场力作用下,两种离子分别向正负极移动,硫酸根负离子到达负极板后与铅正离子结合成硫酸铅(pbso4)。在正极板上,由于电子自外电路流入,而与4价的铅正离子(pb4+)化合成2价的铅正离子(pb2+),并立即与正极板附近的硫酸根负离子结合成硫酸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公司编辑打字员实习报告
       麻醉科医生实习报告
       高校师范专业生实习报告
       法学专业应届生实习报告
       大学应届生医院实习报告5则
       现代信息教学工作报告
       市场营销专业生假期实习报告
       儿童康复机构实习报告
       室内装修定岗实习报告
       度假村客房部实习报告
     
    读永不言败的个人感悟
    服装学校阳光体育实施方案
    文化局教育文化总结及计划
    半年基层组织建设总结
    认识先进性保持先进性
    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讲话稿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档案评查制…
    县委书记两整一创活动动员大会讲…
    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十六届五中全会体会
    学生营养餐管理工作意见
    农民大学生培训工作方案
    中学生辅导教学站规划建设意
    推动大学生村官流动工作意见
    医科大学建校周年会讲话
    市领导深入老年大学时讲话
    大学毕业生就业大会讲话
    整顿学生行为习惯建议
    实施英语写作多目标层次教学
    暑假致学生家长一封信
    实习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