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申请报告 >> 正文
区文明单位申请报告

区文明办: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区关于创建文明单位的文件精神,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规划和具体措施,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学校工作开展有声有色。班子成员处处率先垂范,个个争当榜样,以勇于创新、勤政实干、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凝聚人心。教职工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涨,工作作风更加严谨,工作态度更加认真,形成了良好的创建工作氛围。

一、学校现状

学校现有来自全区七个林场及外县若干区局的学生在二中就读,学生数为944人。学校占地5.4万平方米,分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校园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学校教学设备完善,配有先进的音像馆、微机室、图书室、理化生实验室等。学校优美、洁净的环境,先进、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为教育教学、生活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有一套年富力强、锐意进取、勇于开拓、敢创一流的领导班子;拥有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在教育这片热土上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13人,其中省优秀教师2名、兴安园丁2名、区园丁3名、中高级职称占43%,教师学历合格率93.9%。师资力量雄厚,师资整体水平位于大兴安岭初级寄宿制学校前列。

多年来,由于学校精心谋划,科学管理,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一流的服务宗旨,独到的办学特色,高效的办学质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05年被评为“大兴安地区名校”的光荣称号。自2001年网点布局调整以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04年考入地区实验中学人数占35%;2005年占45%,在大兴安岭地区同类校中名列第二;2006年进入大兴安岭实验中学人数占43%,2007年中考成绩再创新高,升入实验中学52人,为新林区的教育事业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我校采取全封闭式的管理体制,校级领导、中层领导、教师全天24小时在校值班值宿,确保了学生的在校安全。由于严格的管理和稳步提高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得外县区局的学生越来越多的到二中就读,今年初一新生达到了爆满的程度,这一切充分体现的社会和家长对二中的信任。

二、创建目标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地级名校为动力,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主体目标,坚持“特色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学校在基础设施、内部管理、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水准,切实搞好三个文明建设,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传统学校向高效、优质、开放、创新的现代名校的跨越式发展,把我校建设成环境幽雅、设施齐全、特色鲜明、质量过硬、声誉卓著的现代名校。

三、具体工作安排

1、继续深入开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主题创建活动。实现“三无一规范”的基础性目标,做到年内无乱收费行为、无不良教师言行、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全面实施学校“十一五”规划,逐步实现学校发展性目标,年度“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创建工作全面达标。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共同发展”办学理念,坚持“五育”并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抓实、抓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力求德育工作有新突破;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建立较为完备的教育评价体系;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2007年考入实验中学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200为爱人调动申请报告
       20年土地使用权出让申请报告
       满意的学校评估申请报告
       解决绿化经费的申请报告
       企业职员入党申请报告文稿
       教师地区调动申请书
       建立绿色学校自评汇报文稿
       医生的个人入党申请稿
       关于保安队队长工作转正的申请报…
       村党支部先进事迹报告
     
    对局治理商业贿赂评估验收总结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心得体会…
    春运期间进行集中安全治理整顿实…
    领导证婚词
    法院政工科长个人总
    学期高三五班班级总结
    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小学植树节活动计划
    总装车间副主管汇报演讲稿
    乡镇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活动汇报
    卫生部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方
    开展文明行车服务活动方案
    精神文明建设意见
    推进城区生态文明建设意见
    诚信文明市场创建工作要点
    省委开展文明大行动工作方案
    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工作方案
    文明单位评选活动意见
    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县城
    倡科学文明树婚育新风
    申请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