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情况报告 >> 正文
基层医药综合改革情况报告

一、人员基本情况

实有职工总数341人,其中正式在编职工303人,聘用38人。

正式在编职工303人中具备卫生类资质181人,具备其他资质16人;无资质有国家承认医药卫生类学历60人,无资质无学历46人。正式在编职工中在岗182人;不在岗121人。符合提前退休条件23人。

临时聘用38人中具备卫生类资质9人,无资质有国家承认医药卫生类学历9人,属直接分流无资质无学历7人,年12月31日后进入属直接清退人员13人。

符合竞聘上岗条件320人,包括正式在编职工302人(正式在编职工303人,其中办理正常退休1人)和临时聘用人员中具备卫生类资质、国家承认医药卫生类学历18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ls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医改工作,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召开区长办公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专题听取工作汇报,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8月26日,召开医改动员会议,传达贯彻省、市医改会议精神,对医改工作进行了动员和安排部署。为推动医改工作开展,成立了医改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统筹协调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落实医改各项工作具体措施,不间断督查工作进度,及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健全了认识高度统一、部门分工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按医改各重点环节成立九个工作组,同时,实行包保责任制,指派15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及工作人员组成五个驻点工作组,承担各卫生机构医改期间的“政策宣传、工作落实、督查指导、社会稳定”等任务,把职责落实到部门、明确到个人。

(二)制定实施意见,完善工作预案

实施方案合理科学的制定,是医改成功的关键。市医改实施意见出台之前,我区早行动、早筹划,先后赴濉溪县、相山区借鉴学习先进经验,组织人员反复深入基层卫生机构开展调研,摸清卫生发展现有状况,在此基础上,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基层卫生机构和一些群众意见,制定出台了《ls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l政[]44号),明确了医改的重点任务、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实施意见的制定既体现了医改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又符合ls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三)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长远发展,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改革的宣传动员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是利用区广播电台“南湖之声”栏目进行医改政策的宣传与解读,二是区卫生局统一印制了ls区基层医改宣传手册1000份,统一印制悬挂医改宣传条幅150条,统一制作医改宣传栏60块。三是包保责任组成员面对面给职工解读《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医改各项政策。

(四)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落实

1、科学核定编制。省编办审核下达ls区乡镇卫生院编制总数282名。区编办根据各镇医疗服务需求、现有人员状况以及今后发展趋势,下发l编[]3号文逐院下达编制,核定ls镇卫生院101名、宋疃镇卫生院56名、古饶镇卫生院125名。

2、选聘卫生院院长。一是成立组织。为抓好这项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任组长、区组织、发改委、人事、卫生、监察等部门参加的选聘工作领导小组,分五个考察组同时分赴各基层卫生机构组织推荐和考察;二是制定方案。制定下发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处治和预防腐败情况报告
       医院科教情况报告
       冬季农村征兵情况报告
       医学社会实践情况报告
       卫生院副院长医疗情况报告
       医院院长年度发展情况报告
       县食品安全监督情况报告
       公司业务班长情况报告
       市中区企业法制实施情况报告
       大学生村官讨论会情况报告
     
    建设局建筑施工总结
    领导在地方党建大会上的讲话范文
    乡镇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先进个人推申报表
    老师培训工作状况汇报
    有关九一八的爱国发言稿
    企业档案管理通知
    移动学习心得体验
    述职评议发言
    小品心系珍珠
    医药产业发展工作报告
    医药体制改革工作安排意见
    加强农村基层机构建设意见
    着力打造基层干部队伍工作意
    基层医药卫生体改工作方案
    创建中医药示范县工作方案
    农业工作下基层活动方案
    开展基层组织创建年活动方案
    司法所基层建设工作意见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指导意见
    情况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