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正文
青白江区第十期青干班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

004年,苏州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45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58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19.6亿元,给国家上交税收100个亿,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列上海,北京之后,占第三位;苏州市经济总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列上海,北京,广州之后,占第四位.2004年入围cctv"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苏州的发展,充分反映了苏州人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强烈的发展意识,明晰的发展思路和快速灵敏的行为方式.多年来,苏州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用他们的话讲,就是"不管东南西北风,咬住发展不放松".他们还善于抓住各种发展机遇,在当地流行这么一句话"能抓住机遇的人是能人,错过机遇的人是庸人,丧失机遇的人是罪人".80年代初,苏州不是经济特区,也不是沿海开放城市,但他们积极寻找机遇,出台优惠政策,创造了不是特区,胜似特区的投资环境,成为跨国公司和台商投资比较密集的地方.1985年,昆山市自费兴办国家级开发区,这在全国独一无二.92年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之后,他们敏锐地捕捉到发展机遇,市委书记提出:"拿到开发区的批文就是硬道理",到92年底,全市批准设立了5个国家级开发区,11个省级开发区,若干个乡镇工业园区,为以后工业的发展和招商引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4年,苏州市创办了中新联合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在我国开了国际合作兴办开发区的先河,创造了比经济特区建设层次更高,与国际合作更紧密的开发区模式.他们用"小引资小发展,中引资中发展,大引资大发展"的理念,大力招商引资,大搞外向型经济,苏州市区建设了三个苏州城:即古城苏州,新苏州,洋苏州."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使苏州人的思想不断地解放,一次次抓住发展的机遇:经济和社会快速向前发展,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偏上水平.
(二)转变观念,因地制宜发展民营经济是苏州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子.随着苏州经济的迅速发展,苏州人又积极转变观念,因地制宜发展民营经济,加速了苏州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了共同富裕.苏州人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和气魄,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路,"遇到绿灯加速跑,遇到黄灯赶快跑,遇到红灯绕道跑."他们没有局限在一些生搬硬套的框条上,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带头办企业,且必须拥有自己的企业.如苏州太仓市璜泾镇原来是一个地方偏僻,经济比较落实后的乡镇,为加快发展,他们结合本地区的实际,从办农业转到办工业上,走工业化强镇的道路,提出了"跳出自己看自己,跳出自己看大家","不靠老外靠老乡,不靠外人靠本地人,不靠国家靠党员个人"的发展理念,坚持立足自己走自己的路,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到2004年,该镇的工业销售额就已到70亿元人民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000元人民币,是江苏省的第一位.他们在发展规划上制定了四个三:一是乡镇干部三年内要有自己的企业,不然就退出领导岗位;二是50岁以下的党员三年内要在企业中占有股份,资产要达30万;三是乡镇党委管辖的干部,三年后要有小汽车;四是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三年后要达到3000美元.干部上岗前要拿5个证书(英语,电脑,驾驶证,普通话,股份证书).他们发展民营企业的方法是:"双带"即领导干部带头,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搞企业.要求有了企业才能当干部.考核干部主要是4个指标:以交税,用电,用地,投入的多少论英雄.用他们自己的话讲:"官场上见不到党员干部,市场上到处都是党员干部.璜泾镇每6人中有1人是老板,领导干部是董事长.""看到党员看到1个企业,通过党员干部创业带动推进农民创业." "种地只能活命,工业才能致富", "当代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就是要把自己的钱投资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浦江县小学教育考察团赴温州学习…
   市区第三批中小学校长赴上海学习…
   欧盟三国公务员培训学习考察报告
   中国医院代表团赴美学习考察报告
   加拿大草地畜牧业学习考察报告
   赴豫皖苏浙等地区学习考察报告
   晋城两市学习考察报告
   华西村参观学习考察报告
   赴上海学习考察报告
   赴延安学习考察报告
 
企业党风廉政安排
社区司法年度工作计划
县委创新发展讲话
营销公司启动大会主持稿
民政局开展安全生产管理讲话
高三运动会入场式解说词
领导城乡环境整治会议讲话
全区农村会议上的讲话全面落实科…
新移民求职简历越具体越好
构建和谐社会演讲稿
年洛江区教育局人事科小结
青白江区第十期青干班赴苏州
青白江区第十期青干班赴苏州
考察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