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正文
学校德育结题报告

    ②网络环境下家庭中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

    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于93年参加第三届《北京——东京城市问题》学术讨论会时发言:“德育必须从学龄前由家庭抓起”。家庭中的德育活动是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的一种形式。父母是儿童最早的教育者,也是第一任教师。家庭小学德育活动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艺术,需要家长在认识其重要性的前提下,坚持理性、坚持说教与行为操作相结合,坚持说教与陶冶情感相结合,才能收到高效。

科研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怎样写结题报告


    1979年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目前我校独生子女所占学生数的比例占(见表):
学生总数(人)3229

男(人)1837
独生子女(人)2906
占比例(%)约90

    独生子女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其智力发展速度要快一些,知识面要广一些,但行为习惯、合作意识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缺点则要多一些。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使得许多家长把时间花费在自我深造和事业上,无暇顾及孩子,家长在生活上管得多,教育管得少。由于缺乏教子经验,在教育方法上过于简单,存在着溺爱型、放任型、粗暴型等各种教育不当的问题,班主任除了做好学生的老师,还要当好学生的家长,除了教学生,还要教给一部分家长有关教育方面的知识。网络环境下家庭中的小学德育活动是教师与家长的连心桥,我校自开展研究以来,开通了“家校通”。学校对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进行了为期2月的信息技术培训(见附件1)。对家长学校的家长62人进行信息技术的轮训。目前,在网络环境下,学校知道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家长知道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老师,家长对学生通过网络上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诱导。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的关系;处于“先知先觉”绝对权威的班主任开始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与家长建立了你的儿子你的女儿就是我的儿子或女儿的亲密关系。家长与孩子通过网络形成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与学徒的关系。心理学指出: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方面的紧密配合是取得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其中教育应起主要作用。教育学中强调学校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强调重视家庭下教育作用。家庭作为学校德育的特殊环境,对学校德育的补充往往要具主动性和自觉性。教育学指出:为教育好下一代,仅靠学校教育是不行的,还应搞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社会、学校任何一个方面失控,都会导致整个教育出现漏洞,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无论是心理学,还是教育学都把家庭的德育活动列为孩子民长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家长、学生把网络作为一个纽带紧紧地连在一起。我校原来评选的“五好”学生。3229人中有23人为“五好学生”,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家庭中的德育活动的研究开展后,省优秀大队部干部1名,市百名好少年3名,市优秀学生9名,区三好学生15名,校十佳少年10名,校新三好生67名(新“三好生”的标准:在校是名好学生,在家是名好孩子,在社区是名好公民)(见附件2)。具体的数据中,改善了师生关系。老师与家长的关系,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家校通”的开展,教师与家长、家长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在网络的留言板上的次数增多,实质性的问题沟通较多,解决问题也与日俱增,通过网络这一平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家教课题结题报告
       礼仪结题报告
       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语文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活动教学结题报告
       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合作学习结题报告
       校本教研结题报告
     
    08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银行行长竞聘书
    村支书工作绩效述职报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方案
    党员争先创优计划
    班主任爱心教育体会
    社区矫正计划
    十大优秀青年获奖感言
    县第25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闭幕…
    经贸领导金融座谈会讲话
    中小学校舍收费优惠实施意见
    加强春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意
    学校安全督查情况报告
    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工作意
    学校周边安全预防工作方案
    学校安全单位总结
    中小学校舍安全专题调度会召
    教育局发展学校管理交流材料
    教育局深化全程德育交流材料
    教育局加强学校管理交流材料
    结题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