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工作汇报 >> 正文
职业学院教务处工作汇报

尊敬的秦院长、陈主任早上好:

现将教务处工作向您们汇报,我校围绕校长学期初提出的“招进来的是学生、送出去的是人才”的办学思路,科学安排,扎实工作,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教务处指导监督、整合推进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检查及大力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一、以培养技能性人才为教育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训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我校办学特色是学历教育加技能教育,我们把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通识课和实践课程六大类。其中核心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和实践课程,占总学时的85%以上。我校每周总课时为46节课,除文化课外,专业技能课都是采取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即老师先在课堂上讲解相应的理论知识后马上针对理论知识进行专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为1:2,目的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能马上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为职业技能。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备教批辅考改的教学环节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备教批辅改是搞好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务处一直非常重视这些环节,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1、抓备课,从规范教案入手。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案规范格式》,教务处每周一次全面检查教案,检查结果直接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

2、抓教学,向45分钟要效益。

我们不断深入课堂,并规定了讲课的大体时间配制,不得满堂灌,不得放羊教,教师上课全神贯注,精力集中,用良好的教态感染学生,用丰富的知识吸引学生,用幽默、优美的语言启迪学生,不浪费课堂上一分一秒。

今年我校教务处在个别专业引入“35+10”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第一段35分钟,主要解决学生预习过的学案,以学生展示为主,老师主要是引导点拨。第二段为后10分钟,发下一课的预习学案,老师点拨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课后自我学习,为下一节课前35分钟的展示做准备。 本模式最大优点就是充分利用课下时间,把课堂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家长,延伸到网络。最大可能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即是教育资源最大化,每节课都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连接构成一个链接,无限延伸......

3、抓好批辅考改

要求各科任老师成立班级学习小组,形成一帮一、一对红的良好班级学习氛围。教师批改作业要认真仔细,作业量适当。对学生辅导无论优差生都要热情耐心。学校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各类考试,严抓考风考纪做到了出题严谨、紧贴统考;做题严肃、规范考试;改题苛刻、确保质量;析题严密、查漏补缺;规范监考、人性化监考。并要求老师对第次考试都做出试卷分析。

四、建立技能大赛制度,让学生体验成功

全面建立技能大赛制度,要求将技能大赛融入到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中,实现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转变,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转变,真正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新局面。我校每学期末举办一次大型的技能大赛,由各个学科带头人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进行策划组织,大赛当天邀请用人单位、学生家长、行业专家进行验收评比,这种技能大阅兵不仅能检验学生在本学期的专业技能拿握情况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认真教研,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教务处经过反复调研,全新推出s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学校普及普通话情况工作汇报
       乡镇老龄人口生活现状工作汇报
       乡镇驻村扶贫干部工作汇报
       银行科技部主管助理工作汇报
       优秀船员个人工作汇报
       课堂教学调查情况工作汇报
       商务局年度节水工作报告
       乡村作风整治工作汇报
       居民饮料消费情况调查工作汇报
       财务主管秘书个人工作汇报
     
    供电公司行风建设的总结讲话
    乡镇村级组织回访总结
    副县长国际护士节表彰大会上致辞
    街道信访稳定会议讲话
    营销总监任职发言材料
    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意见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和谐昌盛新眉…
    小班级自制教学方案
    知识分子当下形态反思
    教育局信息公开年终总结
    建设职业教育实施工作意见
    教育园区职业院校座谈会
    学院实验信息机构工作总结
    职业学院团讯第2期
    职业学院团讯第期
    青年教师职业素养教育报告会
    高校学院专题宣传片样稿
    建立秘书职业资格制度框架构
    农村职业学校交流材料
    加强学院内部建设交流材料
    工作汇报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