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论文指导 >> 正文
木聚糖酶产生菌选育研究论文

摘要:经过两步平板分离法,筛选到1株木聚糖酶高产菌,三角瓶发酵培养后,测得该菌的酶活力为0.2535u/ml,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的ph值为6.0。要害词:两步平板分离法;木聚糖酶;选育作者简介:成显波(1982-),男,广西罗城人,工学学士,广西大学2004级硕士,从事蔗渣浆木聚糖酶辅助漂泊研究。木聚糖酶是一类木聚糖降解酶系,属于水解酶类,包括内切β-木聚糖酶、外切β-木聚糖酶和β-木二糖苷酶。自然界中,能合成木聚糖酶的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木聚糖酶用于纸浆漂白是用木聚糖酶来降解木素—碳水化合物的复合体,为后续漂白段提供条件[1]。常规含氯漂泊的制浆造纸工业因严重污染环境和威胁人类健康,受到了政府和人们的高度重视,控制污染、减少危害势在必行。北欧和北美等国家的多家纸厂在制浆过程中成功采用木聚糖酶生物漂泊纸浆,有效的控制了环境污染和提高的纸品质量。而我国对木聚糖酶助漂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由于所选菌株本身的适应性及所产酶的性质等方面的问题,工业应用尚未形成规模[2]。这种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的行业特性,使得木聚糖纸浆助漂研究往往是止步不前。本研究以广西支柱产业——造纸制浆业为研究方向,采用低成本的两步平板分离法从大自然筛选能分解蔗渣木聚糖、用于蔗渣浆辅助漂泊的产酶菌,并研究该菌粗酶液的特性。目的是为工业化应用木聚糖酶助漂制浆提供理论依据。1料和方法1.1材料1.1.1土样从广西大学农场甘蔗地、南宁糖纸厂和良庆造纸厂堆料场处采样分离1.1.2试剂木聚糖:华木木聚糖,sigma公司。蔗渣半纤维素:从蔗渣中制备提取。1.1.3培养基富集培养基():蔗渣半纤维素3.0,蛋白胨0.5,nacl0.5,ph自然。 分离培养基a():蔗渣半纤维素3.0,kno30.1,mgso4.7h2o0.05,nacl0.05,k2hpo40.05,琼脂2,ph9.5。分离培养基b():华木木聚糖3.0,kno30.1,mgso4.7h2o0.05,nacl0.05,k2hpo40.05,琼脂2,ph9.5。斜面培养基():牛肉膏0.5,蛋白胨1,nacl0.5,琼脂2,ph自然。种子培养基():蔗渣半纤维素1.0,蛋白胨1.0,nacl0.4,mgso40.05,k2hpo40.05,ph8.5。发酵培养基():甘蔗渣粉3.0,nh4cl0.5,mgso4.7h2o0.1,kh2po40.05,na2hpo40.05,ph8.5。1.2实验方法1.2.1甘蔗渣粉的制备取甘蔗渣,经粉碎机粉碎后,过40目筛子即得到甘蔗渣粉。1.2.2甘蔗渣半纤维素的制备[7]甘蔗渣用5%的naoh浸泡(naoh的用量以浸没沉淀为度)。400c保温16h后过滤(用90度的水连续处理3次),取滤液,用99%乙酸调ph至5.5,然后加入适量的95%工业酒精,放入冰箱中冷却5h后离心,用纯水洗涤沉淀两次,离心后即可得到半纤维素沉淀物(泥状)。1.2.3产木聚糖酶菌株筛选[3].[4].[5]富集培养:从南宁良庆纸厂、南宁市糖厂等地取土壤样品10个,称取5g土样装入含有玻璃珠的无菌水中振荡30min,制成悬浮液,按无菌操作的要求,吸取一定的溶液接入富集培养液中,40℃水浴摇床培养24h。分离培养:对透明度高的富集培养液稀释到一定倍数,准确移取1ml稀释液涂布于分离平板a上,培养4-7天,挑取透明圈较大而且明显的菌株转接到分离平板b上培养,出现透明圈的菌落即为所需要的产木聚糖酶菌,再选出透明圈大且明显的菌株转接到斜面培养基保存。摇瓶发酵:把分离后保藏的菌种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山药罐头加工工艺研讨论文
       微生物絮凝剂废水处理中研讨论文
       山梨醇中糖类物质对span60产品研…
       重金属生物吸附研究论文
       糖厂网络安全研究论文
       糖汁紊流絮凝强化沉降过程研究论…
       巴豆醛氧化制备巴豆酸研究论文
       食品生产企业qs认证与iso900研究…
       基层供销社改革论文
       无填料喷雾冷却塔糖厂循环水中应…
     
    安义县委十届三次全会讲话
    学校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评选条件
    大学生家庭教育调研
    市社会救助小结
    廉政教育读本学习体会
    教育局争创社会安全工程先进单位…
    重阳节祝福短信
    20年中学学生会部署
    普高完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乡镇项目招商引资和新农村建设情…
    没有相关应用文写作范文
    论文指导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