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交流材料 >> 正文
农村壮大招商引资交流材料

近几年来尤其是今年我们 镇把壮大招商引资工作当作推动大项目发展、建设区域经济的重大支撑点,采用高效务实措施狠抓 市北移,建设 新区这一难得的机遇,我们重新规划设计了“依托 市、面向 市、服务 市、发展 ,建设省城卫星特色乡镇”的整体战略部署。具体采用灵活机动的大兵团、宽线条、全方面广泛招商,因而抢占了市场先机获得了项目建设的主动权,使镇域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大转变,创造了全新的工作局面。自年初以来通过壮大招商引资攻坚战,共导入企业5个新上项目6个引进意向型资金8000万元,促进国民生产总值提升6个百分点。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多措并举,优化环境,打造招商引资推动项目建设的金色招牌

环境建设历来是招商引资的重头戏,也是各方面互相比拼的重点。我们结合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全力以赴创建优良环境。

1、擦亮窗口形象。

为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氛围,我们自上而下开展了擦亮窗口形象工程建设。通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爱 、促招商、上项目”活动,使干部转变了作风,使群众提高了觉悟,切身感受到招商引资的重要性,自觉向“人人都是环境、人人都是形象”上靠拢,积极投身到更新环境、提高素质、树立形象建设中来,增强了对外招商引项的凝聚力。

2、主动对接招引机制。

为了更好的适应招商引资上项工作需要,我们想客商之所想,谋客商之所需,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招商引资方式,政府专门设立了大项目建设办公室,党委书记亲自挂帅,配备精兵强将,实行一口接待,全程服务。只要客商提出的要求合理,工作程序必要,全部由办公室具体负责办理,减少了中梗阻环节,提高了项目建设的效率。

3、改造了20万千伏输变电线路。

在水物局的帮助下,新打机电井22眼。同时,我们在镇域内沿 肇路两侧200米范围内,进行规划、编排建设用地,为项目建设进行了充足的土地储备。

二、发扬优势,灵活出击,创新招商引资大上项目的有效招数

当前,结合我镇实际,我们着重打造了自己的项目建设的特色招数。

1、区位招商。

充分发挥我镇距离 市外郊仅4公里的近郊优势,紧紧盯住 新区开发的有利契机,面向 市客商突出宣传 市所不具备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原料资源、优惠政策等相对优势,大打客商攻心战,先后引进一些大客商来 投资兴业。 陶粒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新型墙体材料为主的大型企业,正是因为看中了我镇优越的区位优势和 市所不具备的条件,在市土地局的协助下,率先进入我镇投资建设。该公司总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今年一期工程投资1200万元,建筑厂房2700平方米,办公室1000平方米,年可生产陶粒砖15万立方米,年产值3000万元,利税300万元,所有产品全部打入 市及周边建筑市场。目前该企业已进入调试生产阶段。

2、扶持扩商。

通过积极宣传市里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增强民营业主上项、扩项的信心和积极性。以兴利木业的发展为例,我们积极帮助协调农行、土地、林业等部门,为该公司争取资金、用地、原料等事宜,使之在去年投资500万元基础上又新投资500万元建设二期工程,总占地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新建厂房2600平方米,两条生产线同时开工生产,年产细木工板15万张,年产值1000万元。目前该企业土建工程已结束,正在设备安装与调试。

3、以商招商。

我们在招商的同时把客商做为一个重要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完善土地再次延包交流材料
       强化残疾人就业策略交流材料
       强化农村劳动力交流材料
       新理念狠抓经济发展交流材料
       乡镇综合整治交流材料
       加强信访工作交流材料
       建立学习型领导队伍交流材料
       依法管治道路运输交流材料
       路网建设交流材料
       征地拆迁工作交流材料
     
    区信息化教育思路范文
    度质监局机关档案归档说明
    建国60周年感言
    投标书写作基本要求
    新城镇党员电化教育总结
    义乌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团…
    市统计部门年终小结与来年打算
    如何保持共产党员非公有制企业中…
    党员责任追究制度
    党委加快中小企业建设的实施意见
    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方案
    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方案
    争创农村公路示范县工作方案
    农村医疗救助工作规则
    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管理办法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管理办法
    农村社保实施工作意见
    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代表实施
    农村党建保障机制发展实施意
    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工作意见
    交流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