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文秘知识 >> 正文
大学新生如何申请助学金

  新学期就要开始了,虽然大家早就知道助学贷款可以帮助贫困学生解决上学的经费问题,但还有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办理申请助学贷款的手续。为此,记者近日采访了各大学学工部负责人,了解大学新生如何申请助学贷款。

 
  交纳学费先走“绿色通道”

  清华大学学工部聂风华老师介绍,每名新生报到后都要填写一份《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以便学校及时了解家庭贫困学生的情况,如果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报到当天无法交纳学费,可以通过“绿色通道”申请到贷款。整个过程只需花费10到20分钟。清华大学新生已经开始陆续报到,今年报到的新生中有102名学生通过“绿色通道”申请贷款并在当天就交纳了学费。今年清华大学为贫困学生提供的贷款总额为67万元,贷款额没有上限,而且没有利息。同时,学生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据了解,去年清华学生申请助学贷款花费的时间大约为6到7个月,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到后学生可偿还“绿色通道”的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如何申请

  解了燃眉之急,就应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银行不直接受理学生的贷款申请。贷款银行原则上每年集中受理一次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借款学生应在新学年开学前后10天内凭本人有效证件向学校的指定部门提出贷款申请,领取并如实填写《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承诺书》等材料。各学校都会指定专门机构统一管理(一般是学工部),负责对申请贷款的学生进行初审,再通过院系审查、学生处审查,然后由学生处报送经办银行审核,银行会将回执发给学校。然后通过签订协议,就可以完成助学贷款的申请。据了解,去年清华大学的新生9月份提出申请,转年3月份就获得了贷款。

  谁有资格获得国家助学贷款

  按规定,申请助学贷款要求学生(1)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2)诚实可信,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3)学习成绩较好,能够正常完成学业;(4)在校期间所能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完成学业所需基本费用(包括学费、基本生活费);(5)严格遵守国家、经办银行以及学校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各项规定,承诺正确使用所贷款项并按规定履行还贷义务,并在中国工商银行储蓄所开立活期账户。(6)贷款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一般情况下,学生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每年得到的贷款大约为6000元。学生贷款金额=所在学校收取的学费+所在城市规定的基本生活费-个人可得收入(包括家庭提供的收入、社会等其他方面资助的收入)。由于各学校学费收取标准和各地区基本生活费标准不同,学生贷款的最高数额也不完全相同。为减轻学生还贷负担,财政部门对接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给予还款利息补贴。学生所贷款利息的50%由财政贴息,其余50%由个人负担。学费贷款由银行按学年直接划入学校指定的账户,基本生活费贷款银行直接划入学生在工商银行开立的活期账户。

  此外,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应如实提供:(1)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复印件;(2)提供家庭有关人员收入证明,或其他渠道取得收入的证明材料;(3)采用自然人保证担保的,须提供保证人户口簿、有效身份证件及复印件、工作单位、联系方式、收入证明材料和同意为借款人担保的证明;采用企业法人保证担保的,须提供保证人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上年度和近期财务报表和同意为借款学生担保的证明;采用质押担保的,须提供质物清单、质物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国庆节手抄报——教学生办手抄报
       英文信封书写格式
       掌握理论方法
       材料和语言方面毛病
       办公室礼仪地图
       党委秘书主要任务和职责
       试谈办事学问
       论机关文秘人员修养与文档管理
       论秘书意识与气质修养
       母亲节儿童作文选登送给母亲礼物
     
    社会主法治理念教育心得体会
    民政者迎国庆60周年学习心得体会
    坚定完善人大制度改善党领导开创…
    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阶…
    民政局优化协调发展计划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之我见
    乡镇党委书记执政能力建设体会
    植树节县区长讲话
    交通局部门工作总结
    全国书画展上开幕词
    农民大学生培训工作方案
    治理新生儿性别比工作意见
    推动大学生村官流动工作意见
    加强新生儿登记和入户管理工
    医科大学建校周年会讲话
    市领导深入老年大学时讲话
    大学毕业生就业大会讲话
    大学生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日
    大学生自主创业调查问卷
    师院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
    文秘知识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