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作文大全 >> 节日作文 >> 正文
我的梦,中国梦作文

阳光的,它使人们由浮躁走向踏实,由彷徨走向坚定,并走向成功。
   梦想是有力量的,它是人生前行的动力之源;高远的梦想可以激发一个人生命中所有的潜能。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去向往梦想,把握梦想,追求梦想。
   而且正因为国家的梦想是由一个又一个人民的小梦想组成的,小梦想不受大梦想的影响,反而正因为一个又一个小梦想的实现而成就了国富民强的大梦想,何乐而不为呢?
   我的梦,我们的梦,铸就了中国梦。
   待你我的梦实现之日,也就是中国屹立之时。

【写作指导:细节描写——让人物鲜活的金钥匙】

  “人物”是文章的灵魂,但在学生的习作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千人一面,既无个性,又不生动,整篇文章显得干瘪乏味,缺少感染力。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往往只是一味地追求把某件事写完整,而忽略了进行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宽广,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正如平常所谓的“于细微处见精神”。

  文学大师的创作,就非常重视对细节的描绘。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一段阿q刑前画押的细节描写:“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这个行为细节,具体、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阿q的性格特点——直到死还恪守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当人们读到这一细节描写时,谁又能不觉得阿q的可笑、可悲、可怜?又怎么会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进而深思国民劣根性?

  不仅中国作家如此,外国作家亦然。如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写葛朗台死前,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作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只这一细枝末节就活画出了这个守财奴贪婪成性、至死不变的丑恶形象。正是细节描写,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有了鲜活的人物,整篇文章因之而充满生机,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生活上的细节都具有价值,也不是只要写得“细”就可以了。好的细节描写必须是有用的、真实的、典型的。它必须为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深化文章的主题服务,它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应最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细节从哪里来?文学来源于生活,细节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是自己的描写对象。绍兴街头,咸亨酒店,鲁迅潜心观察短衣帮与长衫客,才“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都柏林阴暗的咖啡室,乔伊斯冷峻地打量着游荡的妓女、骗子、精神病患者、乞丐和富人,酝酿着震惊世界的《尤利西斯》。古往今来,伟大的作家,总是终生用心捕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zwdq/jieri/201403/206929.html
  • 上一个作文大全:
  • 下一个作文大全: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烟花节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风俗作文
       大年三十真快乐作文
       期待已久的植树节作文200字
       元宵节作文300字
       流淌在逝去岁月里的温馨作文800字
       原来我没懂作文800字
       惊险时刻作文800字
       关于亲近的作文800字
       祖国作文1000字
     
     快乐的元宵节作文350字
     快乐的元宵节作文100字
     妈妈的节日作文300字
     年的气氛作文
     我的梦,中国梦作文
     烟花节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风俗作文
     大年三十真快乐作文
     期待已久的植树节作文200字
     元宵节作文300字
    我和我的小花猫作文300字
    我的风信子作文
    我的读书故事作文400字
    我的小弟弟作文500字
    我的同学作文
    我的妹妹作文300字
    我的表姐作文300字
    我的哥哥作文600字
    我的环保足迹作文400字
    我的成长日记400字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