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小学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正文
漂亮的蝶艺作品作文200字

今天老师发给我们一个漂亮的蝶艺作品:是一个南美洲的大蓝闪蝶的标本,镶在一个黑色的镜框里,是那种闪亮闪亮的蓝色,非常艳丽。回家后,我就把它放在了进门的地方的一个鱼缸上面,妈妈下班一开门就看见了它,就问:“这是哪来的呀,好漂亮呀”,因为这个蝶艺作品,我才决定下学期再继续上蝶艺课,以后我也能做出这么漂亮的作品。

【写作指导:如何写好演讲稿】

  演讲稿是应用文,是锻炼我们口才和思维的一种极佳的方式。

  有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不用一兵一卒,便能连下数城;也有人单qiāng匹马,面对众多敌人,慷慨陈辞,结果竟化敌为友;而陈胜当年揭竿而起,振臂一呼,天下便能风云呼应,这其中的原因,虽然主要是因为客观因素,但也不能说与他的那篇“演说词”毫无关系。一场成功的演讲,仍是一枝神奇的qiāng,一柄锋利的剑。而一场成功的演讲,又首先取决于一篇成功的演讲稿。

  当然,正如“诗无定法”一样,演讲稿的写作也可以说是没有定法的。但一般来讲,它又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鲜明的针对性。

  演讲是要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演讲首句开宗明义地提出:“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这样的开头,观点鲜明,能够很快把听众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围绕“马克思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他的英名将永垂不朽”这一主题,开头简要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情景,接着从理论建树、伟大的革命实践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推出“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结论。演讲内容紧紧围绕主题,观点统帅材料,材料证明观点,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二、情感的渲染性。

  好的演讲善于创设一种和谐的演讲气氛,沟通与听众的情感。如一位学生的毕业典礼的告别讲演词的开头这样写道:再见了,我的校园;再见了,我的老师。几度回首,还是魂牵情绕;不停挥手,还是抹不去一腔留恋……这种用情感写出的诗篇,充满了激情和依恋,容易引发师生的感动之情。

  三、内容的凝炼性。

  演讲稿要有充实的内容,否则,思想就会失去依托。但演讲稿更要注意事件或事例的提炼、概括,并把它化为形象性或哲理性的语言。如: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最卑污,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笔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讲啊!为什么要打要杀,又不敢正大光明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这成什么话?(闻一多《最后一次的演讲》演讲者仅仅用了几句话,就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性质、程度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下子吸引了听众,拨动了听众的心弦,为下面的演讲铺平了道路。

  四、材料的吸引性。

  要写好演讲稿,就要对材料进行筛选,选取那些真实可靠的,能突出、烘托主题的,能使人感动和感兴趣的具有强烈吸引力的生动的材料。如一位同学在《用绿色装点祖国山河》的演讲稿中写道:据统计:目前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14

[1] [2] [3]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xiaoxue/ernianji/201312/202990.html
  • 上一个小学作文:
  • 下一个小学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我最喜欢的照片作文200字
       感恩的小老鼠作文
       狼牙山五壮士作文200字
       吹泡泡作文100字
       科学的发展作文200字
       我的一家作文300字
       采草莓作文200字
       冬日作文200字
       写人的作文200字
       美丽的花朵作文200字
     
     秋天的作文
     圣诞节作文
     乡村校园冬景作文200字
     妈妈,我爱您作文200字
     看电影作文200字
     知错就改作文150字
     只是一株无名草作文200字
     成长作文200字
     关于动物的作文300字
     描写人物的作文
    月亮的味道作文250字
    漂亮的花园作文200字
    漂亮的贝壳作文
    月亮的美梦
    漂亮的蝴蝶标本作文
    漂亮的文具盒
    关于月亮的故事作文
    月亮的味道很甜
    我的漂亮的小卧室
    漂亮的电风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