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正文
生命赞歌作文

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这是该校的一名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住了生命之门。
  地震无情,但人有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对于不幸者,我们只有静静地默哀;对于生还者,我们应该毫不犹豫的伸出爱的援助之手。让他们感受得到全国人民的心都牵挂着汶川。但是,对于废墟下的生命呢?我们不能接近你,但我们为你祈祷,你不要放弃,希望你能在黄金时间后,再塑生命的奇迹。我们也期待着奇迹的到来!

生命赞歌作文700字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的确,上天赐于我们每个人同样的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生命,它不在于时间的长短,它在于你有生之年是否把握过生命,有没有享受过它过它实在的意义与内涵。
  生命是短暂的,对于死亡谁都会感到惧怕。我也会,但是我不会刻意去逃避生命,我知道怎样去面对现实,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可往往有人刻意去逃避生命,逃避生命其实是愚蠢人的作风,尽管他能够长命百岁也是虚度的,因为在惧怕中过日子已经失去了生命原有的意义
  据说:有一次,瑙谢尔汗国的国王有事外出,遇到了一个老人。国王问:“你今年多少岁啦!”老人回答:“国王万岁,我只有四岁。”国王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说谎,我看你这个年纪应该有80岁了吧!”老人说:“国王说的对,我今年刚好‘80岁’,可在过去76年的光阴里面我只知道为了自己而拼命干活,而从未为别人做过些什么,更没有帮助过别人,最近4年里才明白做人不光是为了自己而活着,也要为别人,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会尽我所能去帮助别人,所以说我今年才4岁,在以前76年的光阴里面我白活了。”的确,老人说得很对,我想在这个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人还没有活到过4岁,或者说还在娘胎里。4岁对于许多人来说也许是一辈子都活不到的年龄,就像老人说的那样“在过去的76年里,只知道为了自己而从未为过别人”。在这个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不是这样呢?为了前途抛弃了青春的快乐;为了金钱违背了自己的良心;为了权力践踏了人世间的美德。这些人他们又何尝活过呢?
  什么是美好的,学会把握生命则是一个人存在的价值。朋友,如果有那么一天你摸着自己的心问问自己是否真的活过: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是天底下活得最久的人;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今天就是你第一岁的生日;如果你逃避了自己的回答,那么你就是最失败的人。有一句出自西塞罗的名言:“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把短促的生命延长。”生命是短促的,可价值是无限的,在短促的生命中寻求无限的价值,能够使我们的生命更加有意义,我们活得就更久。有的时候,生命是隐形的:有些人一辈子也找不到;有些人需要一辈子的时间才能找到;也有的人很快就能找到。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生命与生命的不同。
  我爱我的生命,我更爱生命。生命就像散开的一朵鲜花,请不要站在旁边看着它枯萎,他需要雨露的滋润。生命是平凡而伟大的,让我们一起谱写生命的歌曲,讴歌生命,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伟大,更加美好。

上一页  [1] [2] 

来源:https://www.98523.com/gaozhong/gaosan/201211/177584.html
  • 上一个高中作文:
  • 下一个高中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有一种爱叫放手作文
       昂起头来真美作文
       当爱已成往事作文
       志愿者作文
       我心中的阳光作文
       平凡成就伟大作文
       构建和谐社会作文
       关于低碳环保的作文800字
       到底是谁的错作文
       成长足迹作文800字
     
     2006高考优秀作文--独孤品思
     2006高考优秀作文--道是缺憾却
     2006高考优秀作文--信 念
     2006高考优秀作文--笑是世界上
     2006高考优秀作文--这山,这水
     2006高考优秀作文--“月是故乡
     2006高考优秀作文--花的哲学
     小学作文课哭声一片 划去亲人名字
     知荣辱树新风作文
     关于珍惜时间的作文
    生命的颜色作文
    关于呵护生命的作文
    奏响生命的乐章作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作文
    感悟生命作文800字
    敬畏生命作文800字
    生命并没有结束作文
    生命中的痛与歌作文
    关于生命的作文
    唱响生命之歌作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