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仰望星空

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她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和权利。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
   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吧!

【篇四: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悉数心中一个个美丽的梦想。然而梦想的实现,需要脚踏实地,执著追求。
   仰望星空,贝聿铭坚定了建筑的梦想。他是一位真正的建筑者,用自己的设计让世界更美丽是他星空下的愿景。贝聿铭翻阅大量建筑学书籍,涉猎古今中外的美学、文艺学和各国民俗学,了解世界建筑大师的作品。向着梦想,他脚踏实地地步步前进。巴黎晶莹剔透的玻璃金字塔,美国壮丽雄奇的肯尼迪图书馆,北京古色古香的香山饭店,贝聿铭以中国人的智慧与胆识,用建筑这凝固的音乐,装点着地球这人类的家园,实现了星空下的梦想。
   仰望星空,邰丽华坚定了舞蹈的梦想。她是一位真正的舞者,用自己的表演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与人性之美是她星空下的愿景。一个聋哑女孩,学习舞蹈的艰辛非常人可以想象。灵魂深处对艺术的向往支持着她在一次次跌倒后,又勇敢地爬起来,一遍遍重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节拍。向着梦想,她脚踏实地地步步前进。2005年春节晚会《千手观音》为世人所感动。邰丽华于无声处再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纯洁,她用舞蹈这看得见的音乐,诠释生命的价值,实现了星空下的梦想。
   仰望星空,袁隆平坚定了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用自己的创造让世界更和谐美好是他星空下的愿景。头顶烈日,袁隆平走进莽莽的水稻绿海,专注于田畴,细细寻找杂交的良种。向着梦想,他脚踏实地地步步前进。2004年超级杂交稻的重大突破,意味每年又可多养活数千万人。如今“当代神农氏”袁隆平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了星空下的梦想。
   仰望星空,刘翔坚定了田径的梦想。他是一位真正的竞技者,用自己的拼搏让世界领略华人的风采是他星空下的愿景。训练场上,刘翔挥汗如雨,几千次仰卧起坐,跨过无数个栏,日出日落定格着他执著的身影。向着梦想,他脚踏实地地步步前进。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以12.91秒的成绩平由欧美选手垄断11年之久的百米跨栏世界纪录,世人惊呼“中国飞人”。他以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为黄种人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实现了星空下的梦想。
   仰望星空,我们的梦想如夜空中熠熠闪辉的明星。梦想纵然美丽,但实现梦想需要脚踏实地,为理想不懈奋斗,执著追求。

【篇五: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一切,从仰望星空开始,由脚踏实地实现。这是我这周最大的收获和感受,它使我想到了许多。
   大家认识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吗?她被人称作“黑珍珠”,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然而她成功的开始,却与她童年和父亲从白宫门前经过时说的一句话有关,“我以后一定要进到里面!”从此,她确定了奋斗目标。
   到丹麦旅行的人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就算我们失去一切,我们还有一个安徒生。”而这样一个童话大师的诞生,最初源自一个鞋匠学徒的艺术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gaozhong/gaokao/201407/209083.html
  • 上一个高中作文:
  • 下一个高中作文: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上善若水
       话题作文
       君子之交淡如水
       守住心灵的契约作文
       守住心灵的契约
       守住心中的契约
       守住心中的约定
       触动心灵的瞬间作文
       最美丽的心灵作文
       怀念花开的日子作文
     
     仰望星空
     山顶的风景
     什么是不朽
     童心老师作文
     三生有幸遇上你作文
     2012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手的形
     2012湖北高考作文范文:交流的无
     2012重庆高考优秀作文:大爱无言
     2012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坐在路边
     2012湖北高考作文范文:发挥科技
    仰望星空作文
    我喜欢仰望作文
    仰望天空作文
    仰望白云作文
    高考作文仰望星空
    仰 望作文
    仰望天空,感谢人防作文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仰望大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