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新年致辞 >> 正文
大学新年音乐会司仪词

音乐。下面为大家献上的《蓝色前奏曲》和《科丽娜》都是蓝调名曲,这两首曲子由我们的演奏者在原有乐谱上即兴增添了不少双音,以增加小提琴演奏蓝调音乐的可听性,突显了小提琴的特色。此外,两曲之间还插入了一段《辛德勒名单》的慢板主题,有请小提琴独奏:黄佳殷,钢琴伴奏:何代为。

14.中国作品 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10’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翩翩久徘徊。”,梁祝是由著名作曲家陈钢、何占豪于1959年写成的我国第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是“交响音乐民族化”的一个典范。作为一名中国学子,梁祝的故事是再熟悉不过了,就连梁祝的曲调也可以信手拈来。那缠绵悱恻的旋律,将梁祝凄美的爱情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下面,就让我们在悠扬婉转的小提琴声中重温那一份相依相惜、刻骨铭心的爱情吧!请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独奏:李茵。钢琴协奏:刘傲然。

00.爵士钢琴协奏曲 《蓝色狂想曲》
    对音乐艺术中民族因素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个世纪,捷克作家德沃下克曾应用过黑人和印地安人的民歌,企图引起美国人民的注意。作为交响性爵士乐的

代表人物乔治·格什温(gershwin),则将爵士乐的节奏写入了单乐章的钢琴协奏曲《蓝色狂想曲》,打破了民间音乐不配大雅之堂的禁律。而在校园室内乐音乐会的大雅之堂,首先引入爵士乐作品的是2001级的刘傲然和李萌同学,今天作为特别节目,她们将为我们回顾另一种蓝色。值得注意的是,今天为大家演奏的这两位同学,在过去三年里已经演出了四首钢琴协奏曲,这在非艺术专业大学生中间是不多见的,通过这首爵士钢琴协奏曲,我们可以看出她们高超的演奏水平和极强的领悟能力。独奏钢琴:刘傲然,协奏钢琴:李萌。

15.中国作品 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8’
    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以其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勾勒出黄河奔腾的曲线。跃动激昂且生机勃勃的旋律,膨胀着黄河的怒吼。引子《怒吼吧!黄河》响起的是《东方红》的动机;音乐主题表现了抗日军民斗志昂扬,奔赴战场的情景;主题之后的七个变奏展现了一幅幅抗日军民英勇抗战的壮烈场面;插部音乐象征着伟大的抗战走向胜利的坦途;尾声的主题变奏融入了《国际歌》的效果,象征中国人民奋斗不息的精神和解放全人类的前景展望。一曲《保卫黄河》饱含着滔滔黄河奔涌向前的宏伟气势和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请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独奏钢琴:孔雀,协奏钢琴:黄瞾。

16.弦乐与键盘乐合奏 《拉德斯基进行曲》
    到这里,我们今晚的音乐会已进入了尾声。最后向大家介绍的这位作曲家大家一定很熟悉,他就是奥地利作曲家“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的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他的代表作有《拉德茨基进行曲》和《安娜波尔卡》等,其中《拉德斯基进行曲》是最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也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压轴曲。今天,就由我们乐队的同学为大家献上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

结束词:
:一次梦幻般的音乐之旅就要结束了,不知大家是否满足,是否有所收获呢?
:不知今晚之后,会不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喜爱古典音乐的行列,传承高雅艺术呢?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丰富和提高校园文化的品质有所贡献,
: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们!
:今晚的音乐到此结束,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北方市场驻场单位春节联谊会串讲…
       公司春节联欢会
       物价局春节联欢开场词
       公司新春联谊会方案
       旅外人士新春团拜会上致辞
       迎新春团拜会讲话
       新春团年宴台词
       春节酒会总经理致词
       团市委书记新春联谊会上致辞
       县委书记春节团拜会讲话
     
    劳动系统科学发展观及服务管理年…
    消费者权益日讲话
    后勤入党培训学习汇报
    公务员就职回顾范例
    局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制度征求意见…
    供电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自…
    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讲话及考核…
    县级机关党支部书记培训会讲话
    实践与收获心得体会
    酒店宾馆人力资源部总结暨计划
    农民大学生培训工作方案
    推动大学生村官流动工作意见
    迎新年文体活动工作方案
    医科大学建校周年会讲话
    市领导深入老年大学时讲话
    大学毕业生就业大会讲话
    大学生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日
    大学生自主创业调查问卷
    师院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
    大学修建教学楼招标通告
    新年致辞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