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母亲节演讲稿 >> 正文
坚强的母亲母亲节演讲稿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能成为母亲是多么幸福的事,可是由于我酷爱京剧艺术,长期的两地生活突然导致婚变,使母亲这个名字如光环照耀在我身上时,我却感到如此艰难。我必须用超出其他女人百倍坚强的毅力担负起这与众不同的责任。

回想往事,我不禁热泪盈眶。21年前,我的女儿是否可以出生还有争议。21年来,生活酸甜苦辣、五味俱全。21年来,有一个信念我坚持不变:拼搏、奋斗,永远做女儿艺术攀登道路上的铺路石。就是这一追求,伴随着我和女儿在艰难中求索,在快乐中发奋。就是这一追求,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与女儿做出了一次次挑战性的选择。

一、消沉与振作

女儿出生时我也曾一度消沉。那时婚变来的太突然,我丝毫没有防备。

当时我心如刀绞——弱小的女儿啊,今后你将如何面对没有父亲的人生?残酷的社会现实你是否有能力直面应对?当时我认为病魔会让我活不了多久,就写下了一篇日记:亲爱的女儿,妈妈希望你长大之后能够排除一切干扰,为了自己追求的目标坚定地走下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常言道:“记君一句话,如获夜明珠”。《古今中外名言集》是我珍藏多年的一本书。那些闪光的语言给我指明了人生的道路。我记得有一位老革命家这样说过:“如果我们生活的全部目的仅在于我们个人的幸福,而我们个人的幸福又仅仅在于一个爱情,那么生活就会变成一片遍布荒茔冢枯和破碎心灵的真正阴暗的荒原,变成一座可怕的地狱。”它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生活的真正意义。我没有忘记我的恩师对我的殷切教导,没有忘记父母对我艺术事业上的辛勤培养和养育之恩。我决不能让对我寄于厚望的老师失望,不能让爱我的父母伤心。更不让孩子一生下来,没有父亲,又没有了母亲。

既然我冲破重重阻力生育了她,那我就要尽我最大努力来养育她和教育她。

我要振作、振作、再振作。挺住、挺住、挺下去!

二、观察与培养

在京剧团工作时,我担任《雷锋的童年》这一剧目的全部幕后独唱,排练时,我经常把女儿带在身边。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的唱腔、表情、动作,女儿不知什么时候全部学会了。就连我的独唱曲目毛主席诗词《沁圆春 雪》这个难度较大的曲子,女儿也在不经意间有板有眼地唱了下来,而且唱的相当好,高八度音还会自然转调,而且稳当当是八度。这不是奇迹吗?当时她才只有3岁呀!我在惊异之后深思:这是一种难得的艺术素质,我要好好珍惜。虽然说培养一个艺术人才非常不容易,但我要尽最大努力培养她。

当我因工作调离来到小学担当音乐教师时,上小学的女儿学习相当优秀,而且自信、聪明。由于我工作繁忙,(既要担任全校每个级部的音乐教学,又要肩负学校的勤工俭学工作以及学生的各种比赛、老师的考试任务等。)对孩子的教育实在顾及不过来,有时忙的连给孩子做饭的时间都没有。另则,面对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形势,我时常想:如何为孩子选择一条合适的道路?最后我决定,把她送到专业艺术学校去深造。至今,我耳边还时常回响起孩子离开我时那撕心裂肺的哭声,为了我的工作,也为了女儿的前程,我只能忍受这割舍亲情的煎熬。离开女儿的日日夜夜,我每天都在思念中度过。

女儿考上了伊春市少儿中专艺术学校舞蹈班。转眼5年过去,又回到了我的身边。我对女儿说:好好练功,像妈妈当年一样找个剧团参加工作吧。可是女儿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不,我要考国家9所音乐学院中的其中一所。”考大学?而且是重点音乐学院?这不是天方夜谭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孩子给母亲的母亲节演讲稿
       母亲节感恩母亲演讲
       母亲节国旗下演讲
       伤感母亲节演讲
       母亲节思考演讲
       国旗下演说感恩母亲节
       高中学校母亲节演讲
       母亲节母爱感激演讲
       学校春季运动会献词
       职工运动会串联词
     
    小学上学期班级计划
    党组干部落实效能建设会议发言
    象山社区二00六年计划
    五月份国旗下讲话
    民政干部就职演讲
    乡镇回顾及新年前后布置会议讲话
    家庭奋斗不息动力之源
    学习党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培训班…
    反腐倡廉我们共同努力
    全市民政会议
    构筑坚强堡垒倡树廉洁新风
    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
    浅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规划
    观看我的母亲赵一曼的心得体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和
    中考前家长会发言稿做学生坚
    领导讲话真抓实干全力扶持做
    真抓实干全力扶持做轮岗创业
    打造坚强有力党员领导干部队
    母亲节演讲稿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