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开业开幕 >> 正文
第四批广东援疆干部欢迎大会讲话


    在瓜果飘香的季节,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第四批广东援疆干部。首先,我代表中共某地委、地区人大工委、地区行政公署、地区政协工委、某军分区和全地区53万各族干部群众,向以广东省委副书记刘玉浦同志为团长的陪送团各位领导,向叶常浓等45名第四批广东援疆干部,向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韩勇一行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从内地沿海省市选派援疆干部是党中央、国务院关怀西部,稳定边疆,发展边疆的英明决策,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缩短东西部差距,加强东西部交流的一项战略举措。广东援疆干部工作开展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始终把选派援疆干部支持某加快发展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光荣责任,在人才、资金、技术、智力等多方面给予了极大支持,无偿援助资金、物资达3亿多元;先后完成了近300个扶贫性、公益性援建项目;为某地区培训各类干部、人才1377名。由广东援建的广东路、天山南路、南粤文化中心、回王府重建一期工程、骨科创伤中心、地区一中综合教学楼、粤海水库、伊吾县万亩优质草料基地等一大批交通、水利、教育、文化、卫生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已载入某经济社会发展的史册,成为留在某人民心中的永不磨灭的历史丰碑。前三批97名广东援疆干部,放弃优越条件,远离亲人,来到某工作,视某为故乡,视某发展为己任,克服诸多困难,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某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不辱使命、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他们披肝沥胆、殚精竭虑为某各族群众办好事、做实事、干大事的高尚风范和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某各族干部群众。某各族干部都亲身感受到了援疆干部对某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某53万各族群众都深刻地感受到了广东援疆干部通过辛勤劳动和勤奋工作给某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某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无不凝结着广东援疆干部的心血,凝结着援疆干部的聪明才智,充分体现了粤新两省区党委、政府对某地区的关心和支持。
    从今天起第四批45名广东援疆干部就要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这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为援助某而精心选派的又一支优秀团队。广东省委、省政府本着“新疆需要什么干部,就选派什么干部”的原则,将竞争机制引入援疆干部的选派工作中,采取公推选拔方式选派援疆干部,充分体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援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某地区的鼎力支持。我们某各级党政和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一如既往地倍加珍惜这一历史性机遇,倍加努力地工作,以某加快发展的丰硕成果来回报中央对我们西部边远地区的亲切关怀,以家乡面貌的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来回报粤新两省区党委、政府对我们的亲切关心和大力支持。要在认真总结前三批广东援疆干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探索进一步做好广东援疆干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特别是要着眼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广东援疆干部的优势和作用,认真审视我们以往的工作,查找不足,努力改进,力求更上一层楼。
    第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广东援疆是某加快发展最大优势的认识。某地区在加快发展中有着能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区位和广东援疆的“五大优势”,其中广东援疆的优势已在七年来的援疆工作实践中得到了充分证明。特别是我们借助广东援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大大增强,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打下了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同学追悼会悼词
       好友同学所致悼词
       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开幕词
       建设局老局长悼词
       追悼辞
       退休干部追悼会悼词
       主题中队会——歌颂伟大祖国
       教师悼词
       工人悼词
       同志追悼会悼词
     
    妇产科护士培训心得体会
    3.2植树节活动总结
    市外经贸局作风建设年活动力求实…
    新世纪我这样做老师
    励志奖学金获奖演说材料
    学生会选举干部策划方案
    初中英语开设实验报告
    农村扶贫开发十一五年终总结
    强化理想信念永葆党员本色
    物业年终总结2
    第四届投资合作融洽会仪式
    第四次安委会扩大会上的发言
    公司领导第四季度民主生活会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市政府办公室创建第四届市级
    法院前三季度总结第四季度安
    第四届英语技能竞赛实施细则
    区公路路政管理大队法制宣传
    社区第四季度目标和思路
    第四季度局安全生产计划
    开业开幕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