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节目串词 >> 正文
小学生语文知识竞赛主持全过程实录

男、女主持: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中华古诗文又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内容极其丰富。有的写景,有的写物;有的抒情,有的叙事;有的写人民的悲欢离合,有的写国家的治乱盛衰;有的情意缠绵,有的豪迈奔放。(男女主持人采用一应一和的方式朗诵。)“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这是我们西张小学读书特色活动的口号。今天,让我们倘佯在中华古诗文的长河中,再次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男:钱怡,告诉你一个秘密。听说要举行这次班队活动,大家的兴致可高了。不少同学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了自己最喜欢的诗歌画面。
女:是吗?那就请这些小画家们给我们展示一下他们的才艺。
男:行,有请我们的小画家上台。(带头鼓掌)
生:依次上台展示图画并背诵相应古诗。(贴于黑板)
女:小画家们画得真不错,不过我们其他同学也不赖,大家的脑袋里可都收藏了不少的古诗文。要不,趁这个机会我们来个知识竞赛,你们说怎么样?
生:同意。
女:那这次比赛我们就以小队为单位,每一小队分别通过必答、抢答、风险题这三关,最后以比分高低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自制奖杯。
(出示计分卡,每一小队推选一人上前计分。)
(比赛流程:1公布比赛规则2操作多媒体课件出题3根据队员回答给予评价4公布比赛最终结果,颁发自制奖杯。)
知识竞赛题目:
必答题:
第一小队 巧填地名
1、、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
2、()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暖风曛得游人醉,直把()作()。
4、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  )。
第二小队 巧填颜色
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桔()时。
2、风中()叶树,灯下()头人。
3、千里()云()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4、( )云翻墨未遮山,( )雨跳珠乱入船。
第三小队 巧填数量词
1、举()而反(),闻(  )而知( )。
2、忽如()夜春风来,()树()树梨花开。
3、死去元知()事空,但悲不见()州同。
4、黄河远上白云间,( )片孤城()仞山。
第四小队 巧填动物名
1、故人西辞()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草枯()眼疾,雪尽()蹄轻。
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深树鸣。
4、泥融飞(  ),沙暖睡(  )。
抢答题:(每小队推荐两名代表上前答题,预备摇铃,在主持人读完题目说开始之后以铃声为准确定答题人选。答对加分,答错扣分。)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乃翁”是指()
a、苏轼b、陆游c、王维d、杜牧
2、名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中的“二十四桥”现在在()
a、杭州b、苏州c、常州d、扬州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指()
a、元宵节b、端午节c、重阳节d、中秋节
4、“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钟山”在()
a、南京b、镇江c、扬州d、杭州
5、“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诗句中的“子规”指()
a、黄鹂b、杜鹃鸟c、燕子d、白鹭
6、“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句名句出自()的《商山早行》
a、李商隐b、温庭筠c、贺之章d、杜甫
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作者龚自珍是()人
a、宋代b、唐代c、清代d、明代
8、孔子说:“学而不厌,()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庆祝教师节活动串词
       理财说明会司仪稿
       建设者风采文艺汇演串联词
       新世纪中国钢琴质量鉴赏音乐会串…
       药品营销联谊会主持稿
       我为宿舍添光彩师生同乐喜迎春
       联欢会节目串词
       永远跟党走诗歌朗诵会主持稿
       为镇江喝彩广场文艺演出主持辞
       公民道德建设月知识竞赛主持全过…
     
    学校总务处年终计划
    大学生眼中电子商务
    家长会校长发言稿
    稀土公司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
    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辅导材料
    中学精神文明建设总结
    开展植树节活动倡议书
    非税收入征管暂行方案
    乡镇环境整治和长期维护工作报告
    企业税收检查管理讲话
    农民大学生培训工作方案
    中小学校舍收费优惠实施意见
    中学生辅导教学站规划建设意
    中小学教师培训站规划工作意
    中小学老师参加远程培训管理
    加强中小学老师队伍建设意见
    推动大学生村官流动工作意见
    中小学人事改制实施工作意见
    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方案
    中小学饮食安全情况报告
    节目串词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