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建军节演讲稿 >> 正文
八一建军节议军习武会议讲话


    今天,我们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周年暨议军习武会议。在此,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武委会和全县26万人民向驻我县的人武部全体官兵及全县民兵致以节日的问候,并对你们为**县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政委代表县人武部作了工作汇报,听了之后,觉得今年我县的武装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真抓实干,进步明显。围绕经济建设,积极开展岗位练兵用兵活动,并同上级军事机关开展的“创业标兵”活动有机结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展示了我县当代民兵的风采。特别是在人武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各项工作都有长足进步,得到上级军事机关的认可。这一点很了不起,值得我们地方各单位、各部门学习,由此可见,人武部党委班子是干实事的班子,干部职工是奋发向上的。下面就当前我县党管武装工作强调几点。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坚持党管武装的自觉性
    武装工作历来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赋予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我们要认真履行。能不能坚持党对武装工作的领导,能不能抓好武装工作,是检验我们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是否全面实践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尺度。因此,我们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都要带领班子成员把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工作,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份内工作,真正负起第一位责任,认真履行职责,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兼顾,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后备力量建设,对重大军事活动,主动过问,亲自参与,保证军令的贯彻落实。
    第一,要在加强武装工作的思想上重视起来。当前,有些同志觉得武装工作无足轻重,抓好抓不好,不影响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好抓不好不影响个人的进退去留,这种思想是对武装工作的发展极为不利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内外形势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加强民兵组织建设对于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由此看来,武装工作不是无足轻重,而是从哪个意义上说都只能抓好,不能放松,更不能弃之不管。
    第二,要在摆正经济工作与武装工作的关系上做文章。我们有些领导同志认为武装工作同经济工作不同,只有千方百计把经济工作搞上去,那才是又有实惠又有政绩。我看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当前,我们国家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我们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和武装战线的同志更应明确这样一个观念,就是树立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的思想,同时更应兼有建设国防的忧患意识。在平时要切实发挥民兵组织的作用,发动民兵积极参加“三个文明”建设,这也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一贯精神。从近几年我县武装工作的实践上看,哪个乡镇把民兵积极性调动起来,积极参加“三个文明”建设,哪个乡镇的社会风气就好一些,经济建设的步子就大一些,民兵工作本身也就做的更扎实、更活跃些。对此,我们县乡两级领导要有一个高度而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武装系统要带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内外挖潜,整合优势,把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教育、引导民兵和广大群众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联系本地实际,抓紧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武装系统中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各基层民兵组织要努力成为“三个代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庆祝八一建军节座谈会讲话
       庆祝八一建军节领导讲话通用稿
       八一建军节暨庆祝建军79周年座谈…
       八一建军节座谈会讲话
       全省庆祝八一建军节座谈会讲话
       庆祝八一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座谈会上致辞
       庆祝八.一建军节大会上致辞
       八一建军节军民联欢晚会上致辞
       八一建军节庆祝会上领导致辞稿
     
    个人求职简历
    有感道里区小学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新春贺辞邮政
    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式讲话
    税务人员演讲稿
    做好党政办公室演讲
    县扶贫开发总结
    新农合医疗制度运行考察报告
    机械工厂实习报告
    新农合政策调整意见
    纪念建军80周年知识竞赛题
    社区创建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
    七一建党节表彰大会五好党支
    八一军旗勋章奖章
    庆七一建党节活动方案
    七&8226;一建党节系列活动组
    庆七一建党88周年文艺演出活
    民政局开展两创建一建立实施
    开展教育三提高一建立活动调
    市经贸局两讲一建教育活动情
    建军节演讲稿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